衝剪機械運用廣泛,但勞工因操作不安全的衝剪機械,導致傷殘占所有職災的比率高達4成,為減少職災,衝剪機械從今年7月起,從自願認證改為強制驗證,成為國內首件強制驗證的機具,勞委會期待新制上路後,能更加保障勞工工作安全。

「人性、平等、安全、尊嚴」是勞委會主任委員王如玄上任後揭櫫的施政理念,為落實勞動安全政策,企圖從源頭控管來降低勞工職災率,確保機械安全就是從源頭減災的重要措施,推動衝剪機械安全就是第一個動作,勞委會未來還會擴大實施範圍。

衝剪機械職災比近4成

衝剪機械是目前導致勞工手指壓斷事故最多之機械類型,衝剪機械運用廣泛運用於各項金屬加工,包括製造汽車零組件、民生器皿等相關產品,但是,從勞委會歷年職災統計發現,勞工因操作不安全的衝剪機械導致「被夾、被捲、被切」的傷殘事故,占所有職災的比率近4成,對勞工安全的危害為最嚴重。

不安全的衝剪機具不僅危及勞工生命,也造成勞工及產業的財產損害,從統計數字來看,衝剪機械傷殘事故衍生的勞保傷殘給付、醫療支出及產業損失等金額總計,每年粗估至少達1億元以上。

除此之外,長期以來,國內製造的外銷機械產品多須符合國外認證規格,而內銷產品卻因國內缺乏驗證機制,出現內、外銷機械產品安全規格不同的奇特現象,不利於國內勞工安全及產業技術升級。

首件強制驗證從源頭防災

為保障勞工操作機械的安全,降低國內職災發生率,勞委會特別將衝剪機械列為首件須依「商品檢驗法」與「勞工安全衛生法」進行合作管理機具,以具體行動落實勞動安全政策。

為將衝剪機械納入強制性驗證,首先,勞委會完成修正「機械器具安全防護標準」、「機械器具型式檢定實施辦法」等法規,以解決長期因不安全機械導致的勞工傷殘問題,並藉此提升機械安全水準,有效落實源頭管理。

並透過部會合作方式,由經濟部依商品檢驗法規定公告:自今年7月1日起要求國產及進口之衝剪機械必須符合勞委會訂定之「機械器具安全防護標準」,並取得商品驗證登錄證書之後,才能進入我國市場銷售。

接下來,為了有效讓不安全機械從市場中區隔出來,使操作者遠離職災威脅,勞委會同時發布「補助中小企業新購衝剪機械及改善安全措施作業要點」、「輔導動力衝剪機械製造廠提升技術能力暨補助驗證費用作業要點」等,提供相關技術輔導及經費補助等配套措施,輔導、補助雙管齊下,提高製造商以及使用廠商的配合意願。

儘管與歐盟CE機械認證制度相較,我國機械驗證制度起步是晚了一些,但是一旦啟動新制,不但保障勞工工作安全,也有助於激發台灣機械設計製造技術能力、提高產品附加價值及國際市場競爭力,並與國際接軌及活絡驗證服務,等於開啟國內機械強制驗證制度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