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問國內汽車市場上最熱門的車種,莫過於四門三廂房車,但其實,真正最適合家庭使用的車種,卻是一般被稱之為旅行車的Wagon車型。而Volvo旗下的Wagon車型,則正是全球車壇上的佼佼者。
在1939年的美國影壇,由約翰‧福特(John Ford)這位被譽為美國最偉大的電影導演之一所執導的電影《驛馬車》(Stagecoach)正式上映,這部稱之為約翰‧韋恩(John Wayne)成名作的大片,雖說並沒有獲得當年奧斯卡金像獎的青睞,僅得到了最佳原創音樂及最佳男配角兩個獎項,但卻因為它「文化上、歷史上、美學上」的重要價值,被選為美國國家電影保護局(National Film Preservation Board)指定收藏。
Wagon車型 舒適空間代名詞
事實上,片中有個很重要的主角,就是那部Stagecoach四輪馬車,或者也可以稱之為Stage Wagon。
就從Wagon這個英文字來看,原本這個字指的是四輪馬車,也就是像西部拓荒電影中常出現那種有著帆布篷的馬車,其主要的功能就在於載運物品以及做為人們日常休息的場所。換言之,Wagon車型原本就是擁有充份空間可茲運用,且不管載人或載物,都能夠最舒適的空間。
隨著交通工具進化到了汽車時代,Wagon這個名字,也同時被賦與了全新的意義,在標準房車的基礎上,提供了更具彈性的空間以及舒適的乘坐環境,而Wagon這樣的車型,在Volvo V50這款全新的Wagon上,得到了更好的具體展現。
在整體車型上,從Volvo V50的車長與軸距來看,這款車型的定位大致可以視為在BMW 1系列及3系列之間,換言之,是一款偏向運動風格的入門級豪華旅行房車,基本上跟四輪馬車時代的Stagecoach可以相提並論。為此,Volvo不管在外觀、內裝的設計,或是在動力及操控等性能的表現上,都進行了深度的調校,賦與這款車型的,是與其他共用底盤車種截然不同的獨特風格。
簡約不失功能性的北歐風格
來自Volvo S80與V70的車頭造型,突顯了V50的家族特徵,而流暢的車身線條,則隱約的訴說它擁有日耳曼的血統;整體來說,這款車型成功的結合了日耳曼語系的兩種不同特徵,展現出其屬於中、北歐的個性。
坐進車內,精簡風格的中控臺面板上,有著與明確的北歐風,在整體的設計上,展現了簡約、功能以及美感。在中控臺上,陳列著音響、行動通訊系統、空調系統的統合型控制面板,使用的方式與新一代的Volvo產品相同,但是質感更見高雅。而在空間有限的環境之下,Volvo的設計師還刻意將中控臺的面板打薄,以在其後空後小巧的置物空間,讓乘員的手機、鑰匙、皮夾等隨身物品,可以找到穩定的收藏,不會隨著高速而飛散。
對許多消費者來說,整體內裝的設計與質感、配備的實用性與豐富性,才是一部車的真正價值所在。而在Volvo V50上,消費者的喜好更可以得到完全的展現。
如前所述,Volvo V50的整體內裝設計展現出簡約、功能以及美感等三大要素,這主要歸功於Volvo的設計師在整體內裝及配備的安排上,提供了與其他品牌及車型截然不同的設計風格。
相較於日式的繁雜、德系車款的樸實,Volvo的內裝設計更著重在質感的提升以及功能性的整合。因此,在實木或金屬中控台飾板的陪襯之下,包括基本的空調系統、車用音響的旋鈕,很巧妙的放置在中控台上的左右兩側,而車用行動電話的按鍵、空調出風的選擇等,則整合在中控台的中央部份;透過不同色彩以及位置的功能性安排,不僅大幅的提升了其各項配備的實用性,更提升了整體車室內的視覺效果。
最值得一提的是,總代理這次將引進搭載2.0升自然進氣引擎的車款,這款車型搭載原廠代號B4204S3的自然進氣直列四缸引擎,最大馬力為145匹,最大扭力則有18.9公斤米的水準。變速箱部份,則搭配六速Powershift雙離合器變速系統;依原廠數據所示,V50 2.0汽油車型可在9.8秒完成0至100km/h加速。
從2003年秋天正式發表上市以來,這一代的Volvo V50便成為豪華進口入門房車的特殊存在。相較於以往的Volvo V50擺脫前代車款的風格,重新樹立了斯堪地那維亞半島的獨特風格,更以其運動的肌肉線條,突顯其截然不同的地位。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這一代的Volvo V50底盤是福特集團的C1 Project中,第一個用在量產車型上的,而所謂的C1 Project則是整合了福特集團旗下的幾個品牌,針對C級車型所研發的跨品牌底盤計畫,這幾個品牌包括了Volvo、歐洲Ford、Mazda等,衍生出來的車型,除了這次所介紹的Volvo V50外,還包括了Ford Focus、C-Max、Volvo C30、V50、Mazda3、Mazda5等。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採用了同樣的底盤,但卻不能說這幾款車都是一樣的,事實上,共用底盤更考驗了個別車廠在後續產品調校上的功力。
IDIS智慧駕駛資訊系統 安全
當然,Volvo一直強調的安全性,也自然是Volvo V50的重點。舉例來說,V50便將其IDIS(Intelligent Driving Information System)智慧駕駛資訊系統列為V50的標準配備。這套系統能夠透過油門反應、煞車動作以及方向盤角度來判斷駕駛人的狀況,並適時主動介入或延緩遞送可能對駕駛造成分心的各項資訊,例如延遲顯示整合行動電話來電之類。此外,安全配備包括加長型的IC側撞防護氣簾、SIPS側撞防護系統、WHIPS脊椎撞擊防護系統等,也自然是V50所不可或缺的安全配備。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原本配備在S80、XC70、XC60等車型上的BLIS視覺盲點資訊系統也同樣可以在V50車上見到。這套系統是利用裝載於後照鏡下的微型數位相機,來監視車身四周的視覺死角,大幅降低汽車駕駛因視覺盲點而引發的意外;只要行車速度超過每小時10公里,BLIS就會自行啟動,若在警示區域內遭遇比自身時速慢20公里或是快70公里以內的移動物體,BLIS便會向駕駛人發出警訊,駕駛可以藉由A柱上閃橘燈注意,出現在行駛車輛周圍的移動物體。
行李廂最高容積1,307公升
在空間彈性運用上,這正是V50與一般房車之間最大的差別,這款車型的行李廂容積高達417公升,門檻與底板間也沒有高度落差,在重物的放置或取用上可更為省力。搭配上6/4分離的椅背設計,更進一步提升了這款車型的空間利用性,車主可將後座椅墊前掀,以將椅背完全放倒;在後座椅背全部放倒的情況下,行李廂容積可自原本的417公升,一舉提升至1,307公升的水平,同樣寬敞平整的底板空間,讓車主能夠自主運用。
至於在動力系統方面,預計初期引進的車型將搭載2.0升汽油引擎,搭配全新的PowerShift雙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箱。其中,這具2.0升的汽油引擎,是在2007年才加入Volvo車系的全新系列引擎,這具引擎採用自然進氣設定,可輸出145匹的最大馬力,以及18.9公斤米的最大扭力,並和Volvo旗下車款同樣採用高效率的燃燒與排放技術。
而其所搭配的PowerShift雙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箱,則是去年初才正式加入Volvo車系的全新自手排變速箱,這款由Ford集團與變速箱大廠Getrag共同研發的全新六速變速系統,採用與VAG集團DSG變速箱相似的概念,提供有如自排變速箱的換檔便利和舒適性,同時也兼顧手排變速箱在動力輸出效能上的表現。
Powershift變速箱具備兩片獨立的溼式離合器,並以類似兩組手排變速箱的方式平行運作。一組離合器負責控制奇數檔位(1、3、5和倒檔),另一組則負責控制偶數檔位(2、4、6檔)。當駕駛排入1檔時,偶數檔離合器已就2檔準備位置;而待駕駛排入2檔後,奇數檔離合器則繼續就3檔準備咬合;藉此Powershift變速箱可提供連續 流暢的動力輸出。同時與傳統自排變速箱相較,Powershift變速箱不具扭力轉換器、行星齒輪或多片溼式離合器等結構,因此在扭力傳輸效能上也更為優異。
穩重舒適的駕駛感
至於在操控性方面,Volvo V50承繼了家族傳統,以舒適性做為最主要的調校標的,事實上,整個Volvo品牌幾乎都沒有任何一款車型是屬於那種「刁鑽」、「靈活」的操控特性,原本許多人都預期這款車型在共用底盤的前提下,應該會有更好的動態表現,但實際上,在STC循跡控制系統開啟的情況下,這款採用前麥花臣、後多連桿型式懸吊系統的運動房車,開起來的感覺,就像S80、V70這類大型豪華房車一樣舒適、穩重,不給駕駛人任何犯錯的空間。
當然,如果駕駛人執意要感受操駕的快感,那麼把STC關掉,也是一種選項,在STC關閉之後,V50在彎道裡的動態表現就呈現完全的不同,多連桿後懸吊的特性開始浮現,每每在快速過彎時,車尾都能夠在輕微的滑移後,避免轉向不足的窘境發生。
然而,必須特別強調的是,在這款車型上,由於採用的是自然進氣的2.0升汽油引擎,在大多數的情況下,駕駛人應該是可以享受其操控的樂趣,不像其2.5T的渦輪增壓車型,其扭力的出現較為突然,對一般駕駛人來說,容易發生意料外的狀況。但由於其懸吊阻尼的設計偏軟,基本上也並不適合採用劇烈操駕的方式來駕馭這款車型。
事實上,每個不同的車廠所調校出來的車型,都有不同的性格,如果擁有一部Volvo V50,以其主要是家庭房車的特性來看,事實上也不太可能會有車主像年輕小朋友那麼「熱血」。如果真要熱血,那麼後續可望引進的Volvo C30,恐怕才是熱血青年的真正標的。
整體來看,2010年式的Volvo V50在總代理引進的車款中來看,可以感受得到,Volvo對這款車的期望,是希望讓這款車型成為國內入門級豪華旅行房車的新標準,因此,總代理不僅秉持Volvo傳統,為其配備了各項安全裝置,同時,總代理所報出的新車售價,也遠較現行豪華入門級房車來得更為合理。
平心而論,在品牌價值與產品價值上,Volvo都完全可以與目前國內的入門級豪華旅行房車相提並論;如果再加上其售價的合理性,那麼,Volvo V50應該是最具有投資報酬率的新車選擇。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