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滿暖意卻又弔詭、不協調的衝突感,究竟是童話還是現實?不經意踩進了山本麻友香的陷阱,不自覺的迷眩且迷惑,這就是她最想給人們帶來的衝突又純真的意識衝擊。
走進麻友香的世界也許會想,這是不是一場萬聖節嘉年華?嘉年華裡小男孩帶著兔子耳朵、雄鹿的長角、穿著熊裝、帶著人猿的手臂、披著企鵝的外衣,鬆軟的毛皮、甜美卻又非現實般的色彩卻照映著男孩臉上的漠然、蒼白且無辜的神情。這樣極度溫暖卻又不協調的世界,究竟是童話亦或是現實?
山本麻友香1964年出生於日本岡山縣,1990年武藏野美術大學碩士畢業後,便以日本政府派駐海外藝術家的身分前往英國進行研修。早期作品皆以版畫創作為主,然而對麻友香而言她從不將自己視為版畫家,所以當她拋棄舊有的版畫創作意識而轉去對她來說更為自由的油畫時,她並沒有覺得有任何的「改變」,因為她只是換了個創作的表達方式。她說:「我一直以來都用版畫一刀一線的刻畫下我的想法,但那些線條對我而言開始失去了吸引力,他們變得虛偽且人工化。」在完成了她最後一幅版畫創作「母親」之後,像是極度飽和了的土壤,水分漸漸開始溢出土壤表面後,她知道她必須在另一塊空地上,投下嫩芽的種子,澆水,然後賦予她的藝術另一種新的生命層次。2002年隨著小女兒的誕生,潛藏在她心中的動物天性以及本能似乎漸漸被誘發。她開始思索何種創作能讓人們在心裡反覆回響震盪,這股蓄勢待發的深刻性是她創作意識改變最重要的轉折點。
第一次與山本麻友香筆下的小男孩接觸,溫暖的動物造型像是搞笑諧星般的表演道具外衣,緊緊的包覆著一個單純、纖細的無辜表情,沒有態度的臉龐凝視著我們看不見的那片遠方。麻友香曾說沒有經過社會物化下的小孩,有的只是動物般的天性,吃飯、睡覺、行走、發呆,那與生俱來的動物直覺也許是麻友香最想回到的純真年代。但如同她畫作中的曖昧般,許多人對男孩的樣貌以及個性感到好奇,也對他的所處的身分角色有很多不同的揣測。有些人曾經問道,那就像是活在非人間般的謎樣小孩兒,是否是她對她自己孩子的情感投射時,她說她刻意不去畫自己的女兒,以避免被女兒情感以及思緒所牽引而影響到她創作中的專注力和想要表達感覺,所以她刻意的將畫中的主角經營為男孩,如此一來她的藝術才能更客觀、更具原創性。
也許也因為她這樣的刻意抽離,反而造成那特有的氣氛及懸掛在現實、幻想間那曖昧般的迷眩感。抑或是身為一個母親難以擺脫的母性,自懷孕開始便開始創造的小男孩,在從小動物進化成為人類的階段中(抑或是說從人類回歸動物的狀態?),免不了那段迷惘、徘徊的找尋。麻友香創造出充滿暖意卻又弔詭、不協調的衝突感,究竟是童話還是現實?不經意踩進了麻友香的陷阱,不自覺的迷眩且迷惑,麻友香說這就是她最想給人們帶來的衝突又純真的意識衝擊。這樣的感官錯覺讓小男孩如同烙印般的在心裡畫了幾道深刻、濃郁且又化不開的線,令觀者不自覺驅起身子想要一窺那畫布下的世界。
(日本當代藝術「空色の華──山本麻友香個展」,11月7日至11月29日,在台北市敦化南路一段57號2樓,台北索卡藝術中心展出,電洽:02-25700390)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