甫在台北落幕的「兩岸一甲子」學術研討會,由於來台參加的大陸代表有中共領導人的重要智囊、退休將領與外交官,吸引此地輿論的觀注。研討會中最熱門的話題是軍事互信機制的建立與政治談判,大陸代表對此著墨甚多,反映了對岸對台海局勢仍心存憂慮,擔心台灣政黨輪替將使兩岸關係起大變化。
就此,陸委會主委賴幸媛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兩岸政治談判條件還不成熟」,她說:「台灣的民主成就是我們的驕傲,民主應該是兩岸關係發展中的正向力量;只要尊重台灣民意,就不用擔心兩岸關係會大倒退」。
過去十八個月,兩岸透過各類密切交流與互動,相互學習,增進了解;但儘管如此,在互動過程中,不可能一帆風順。賴幸媛說,「我相信,相互尊重與包容是絕對必要的,兩岸交流不但要增加百姓福祉,更要讓人民覺得公平有尊嚴,才能真正獲得台灣民意支持;捨此他途,都將徒勞無功的。」
民主政治政黨輪替是常態
學界曾分析,最近包括軍事互信建立機制(CBM)及和平協議常被大陸有關部門提起,反映了大陸極可能是趁國民黨執政時期想儘快達成協議。賴幸媛強調說,民主政治政黨輪替是常態,不管誰執政,都是台灣人民的選擇,大陸必須尊重台灣人民的選擇。
賴幸媛說:「台灣是個民主社會,不管是那一黨執政,都要以民意為依歸,當兩岸經貿交流制度化創造出相當的效益後,台灣人民就會對目前「先經後政、先易後難、先急後緩」的兩岸制度化協商更有信心,人民有信心,兩岸制度化協商就可以走得長久,一步步把問題解決,只要民意支持,任何政黨都不可能背離這個趨勢。我想要說的是,民意的支持與人民的信心,才是最好的CBM,沒有民意支持,簽再多的CBM,終究也會無效。」
兩岸關係建立在民意基礎
就此來說,賴幸媛認為,兩岸政府眼前的功課不是去簽政治協議或軍事CBM;「我們的功課是,如何爭取更多民意支持,才會為兩岸關係的和平與穩定打下不會逆轉的基礎。可確定的是,兩岸的和解絕對不可能在軍事武力威脅的陰影下達成。」
賴幸媛最後表示,台灣人希望和平,但這和平不是被迫接受的。是要在維護台灣主體性前提下,有尊嚴的和平。「我個人對兩岸未來非常有信心,儘管追求和平艱難,但和平是值得期待,終究可以獲得的。」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