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官方對價格的限制,被認為是造成天然氣供應不足的主要原因,相對偏低的天然氣價格,並沒有反映市場供應的緊缺狀況。
劍橋能源研究組織(Cambridge Energy Research Associate)全球液化天然氣主管John C. Harris認為,天然氣現貨交易市場的建立有賴於天然氣市場良好的流動性,而在中國,天然氣現貨交易市場發展存在多種制約因素:天然氣儲量不足使得中國天然氣市場無法應付價格波動。而更為重要的原因還在於中國對於天然氣定價的監管,被認為是影響天然氣市場功能發揮的重要因素。
對於有媒體報導稱天然氣批發價上漲兩成,易貿資訊天然氣行業分析師盧慶表示,大陸天然氣價格實施政府定價,從中石油、中石化氣田的出廠價到長輸管道輸送價格都由政府定價,不存在批發價的概念,目前只能說天然氣價格上調的預期增強。中石油油氣管道工程規畫研究所專家表示,雨雪天氣使得天然氣供需缺口增大,「目前國內的天然氣價格偏低,價格上漲是必然趨勢」。
大陸《新京報》採訪的中石油專家則表示,天然氣定價機制不啟動,天然氣供應緊張的情況就難以緩解。他認為,隨著西氣東輸二線年底通氣,來自中亞的天然氣進口氣價就達每立方米2元人民幣,遠高於大陸多數城市價格,年底天然氣價格上調迫在眉睫。
據該專家透露,目前大陸政府比較傾向於「國內國外氣混合定價」,但他認為最好的辦法應是與某一種替代能源掛鉤,同時採取區域定價的方式,按經濟發展程度、用戶接受程度、需求不同的地區採取區域定價。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