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的保險集團過去以保守著稱,但是,在所謂「利之所趨」「先進理念」的大旗下,紛紛開始規畫遊走於法律邊緣的混業經營潮。

平安保險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馬明哲今年在集團季報會中表示,公司旨在發展成為領先的國際金融集團,未來要加快銀行與資產管理業務的發展,他對未來保險、銀行、資產管理三大支柱平衡發展充滿信心,目前平安混業經營格局基本成型。

平安保險集團 混業的模範生

事實上,平安保險集團是混業經營最快的先行軍。去年,剛成立的平安信託管理公司,正在市場上銷售房地產信託基金(REITs);平安集團股票基金公司,也正在深圳緊鑼密鼓籌畫。加上銀行、證券等金融領域布局,平安集團已成為混業模範生。

從母公司來看,集團混業經營的企圖和綜效規畫,已經成形。平安保險公司首席金融業務執行官理查.傑克遜表示,公司希望未來3到5年內三大支柱業務能夠實現平衡發展。平安保險計畫未來5年繼續以保險業務為增長核心;未來3到10年,以銀行及投資產品為主要利潤來源;未來5到15年,消費信貸、年金、健康保險、新分銷管道以及第三者資產管理業務,將貢獻主要盈利。

不僅如此,大陸保險集團也把眼光瞄準未上市股權市場。創業板讓具備資金優勢的保險公司眼睛一亮,看到了新的投資途徑。目前,中國人壽、中國人保、中國平安和泰康人壽等行業巨頭,都已經向保監會提交成立PE(私募股權)投資公司的申請,準備在未上市公司股權投資大戰中,分一杯羹。

北京大學保險人才研究室李紀建副主任表示歡迎,作為機構投資者,保險公司進行PE投資具有一定優勢,將為創業板市場孵育一批優秀的上市資源,有利於提升創業板市場上市公司品質。同時,創業板市場也成為保險公司PE投資的退出管道。

比起投資債權、股權 風險較小

中國平安、中國人壽等保險公司早在進行未上市公司股權運作。不願具名的東北證券分析師指出:「平安在這方面有一些優勢,專案資源、人員儲備以及相應的管理機制已經有所準備,還發了集合理財產品。如果保監會推出保險資金投資不動產和未上市股權的管理辦法,對平安應是偏正面的影響。但保險資金在行業、公司選擇方面應有門檻。相比債權投資,股權投資風險大,如果投資的公司倒閉,將可能顆粒無收。」 據瞭解,保險資金投資不動產和未上市公司股權的實施細則目前還處於醞釀階段,短期內推出的可能性不大。

李紀建表示,即使推出了實施細則,真正進入實質性的運作階段最快也要到明年下半年。主要原因有三個方面:一是目前在政策層面對PE股權投資的監管職責尚不明確,不動產及PE投資涉及到財政部、發改委、工商總局、保監會、證監會和住房建設部等多個主管部門。外部監管職責不明確和缺乏配套政策的呼應,保險資金投資細則單純作為一個部門規章直接頒布的難度可想而知。

二是在操作層面尚有很多具體問題,如投資資金的來源和投向限制,PE投資風險與主業經營風險的隔離,投資績效的評價和資訊披露等。三是市場存在一些擔憂,保險的基本功能是保障和轉移風險,相對於盈利性,保險資金的安全性是第一位的,進入高風險投資領域必然對其償付能力產生影響。尤其是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保險公司過快過早進入高風險投資領域的舉動,將會放大市場對其風險控制能力的憂慮。

介入大型國企 帳面價值狂飆

作為戰略投資者,大陸保險集團在審批制的執行下,已經介入大型國有企業的股權投資之中。

中國人壽從2006年起,就投資占有南方電網31%的股權。中國人壽投資中信證券獲得了巨額投資收益。根據中國人壽2008年中報,中國人壽持有7.31億股中信證券,初始投資金額只有59.8億元(人民幣,下同),每股成本為8.19元,截至去年,中國人壽持有中信證券的帳面價值就達到175億元。

2008年6月20日,中國保監會批准了平安資產、太平洋資產、泰康資產和太平資產4家保險資產公司共同發起設立的京滬高鐵股權投資計畫,該計畫將募集資金160億元。中國保監會還批准平安保險集團以保險資金投資於山西太焦高速公路、湖北荊東高速公路、柳州自來水等多個基礎設施專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