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斗小民的荷包,往往是經濟政策最直接的晴雨表。《人民日報》評論文章訪問了大陸各行業,對今年收入有概括性的描述。
淮北打工者王保獻說,今年的結餘要比去年多,到現在手上已留了8000元(人民幣,下同),比去年多了幾千元!
王保獻是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區人,去年底,由於金融危機的影響,他辭工回到淮北,在老家附近的寶迪肉食品有限公司找了一份新工作。
提到物價 令人嘆息
「公司剛開始每月800元工資,但俺是熟練工,很快就轉正,現在每月能拿1500元左右了。」王保獻笑道。
一提物價,老王就歎氣,積蓄都得從牙縫裏摳;其次是教育。老王的兒子上高二了,大學的學費是一筆不小開支,就算砸鍋賣鐵他也要支持兒子讀書。
33歲的孫聖海是黑龍江省富錦市種糧大戶。他們家5口人名下的土地不大,但實際上耕作面積不小。
孫聖海從同村鄉親們轉包的是種水稻;從附近的前鋒農場承包的,是種大豆。「主要是靠天吃飯,糧食收成沒保障。」去年天幫忙,雖然水稻和大豆的價格都不算高,但土地的豐收給孫聖海帶來了70多萬元盈餘。一年家裏5口人有個萬把塊錢足夠了。但是住、行、孩子教育費用、人際關係的開銷越來越大。
薪水漲幅 令人沮喪
重慶白領曉觀表示,「薪水單漲幅太少了!」26歲的曉觀供職於重慶一家國際著名的金融公司。
今年10月,曉觀收到年度薪水單「非常吃驚」。按慣例在公司工作第3年的員工考核合格,月薪將升至1萬元,但曉觀的薪水單只有8000多元。「大家都很沮喪,畢竟4位數和5位數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