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與藝術,是兩岸最容易互相交流與比較的議題。繼二○○二年表演工作坊在兩岸同步演出《他和他的兩個老婆》之後,在果陀劇場策畫下,兩岸劇團再次合作,同時演出改編自驚悚大師希區考克的電影《國防大機密》(The 39 Steps)的舞台劇,在同一位導演及編劇的詮釋下,兩個版本不僅劇名不同,劇情類型與演出方式也有許多不同的地方,頗值得玩味。

果陀劇場在導演兼編劇楊世彭的策畫下,12月10日起,兩岸同時上演改編自希區考克的驚悚懸疑電影《國防大機密》的舞台劇,台灣劇名為《步步驚笑》,打出超強藝人牌,由國寶級舞台劇大師金士傑、天心、卜學亮、劉亮佐主演;上海版本稱為《39級台階》,打話劇專業演員牌,由上海話劇中心演員王勇、謝承穎、沈磊、李建華等人演出。

台灣果陀劇場與上海話劇團聯手,以1萬美金的價格,購買了《步步驚笑》版權,由香港著名舞台劇導演楊世彭分別執導。但兩岸演出版本卻有些許不同,台灣版《步步驚笑》強調並渲染該劇的喜劇色彩,主要劇情是在1930年代的倫敦展開。一名風流倜儻的單身漢「漢耐」遇見一位美麗動人的神秘女郎,因為一個不能說的秘密,展開一場笑死人不償命的大逃亡,笑點處處,趣味橫生。大陸版《39級台階》則比較「忠於原味」,不僅劇名是直接由英文翻譯為中文,內容也比較是在趣味中帶點嚴肅的間諜話題。

同步登場 台版搞笑陸版嚴肅

被譽為緊張大師的導演希區考克,1935年推出電影《國防大機密》,改編自英國作家約翰.布肯於1915年,在病榻上意外寫出的第一本現代間諜小說;約翰.布肯在書中創造名叫「漢耐」的英雄,用充滿想像力的筆觸,把讀者帶入陰謀者、間諜充斥、危機四伏的「江湖」,也成為日後許許多多間諜小說創作的原型。

在《國防大機密》中,希區考克以其擅長的精巧運鏡手法和令人毛骨悚然的氣氛,讓觀眾進一步得到感官的滿足,也對後來電影界影響甚深,尤其是片中一些經典橋段,都被日後電影引用,例如探員或警察在陰錯陽差的情況下,將自己和嫌犯用手銬銬在一起,在驚險中製造笑點的概念,就是來自這部電影。

取材希區考克 4人分飾150角

2005年,劇作家派翠克.巴洛融合小說與電影,創造出《步步驚笑》這齣娛樂性十足的票房好戲,主要的特點,就是由4位主角分飾超過150個角色的趣味,並模仿原著及許多嚴肅間諜影片,將原已不講究寫實的間諜小說惡整一番,趣味橫生,成為美國紐約百老匯史上演出最久的神經喜劇,目前仍在百老匯及倫敦西區演出中。

2009年果陀劇場與導演楊世彭將《步步驚笑》翻譯成中文,搬上台灣的舞台,號稱「果陀劇場間諜偵探喜劇」,以「間諜恆久遠,漢耐永流傳」為整齣劇的中心思想,讓觀眾瞧瞧全球最古老的間諜「漢耐」怎麼在勾心鬥角、危機重重的諜報世界裡搞笑。

台灣版《步步驚笑》,是由冷面笑匠型的舞台劇大師金士傑領軍,搭配美女天心加上親和力十足的藝人卜學亮、劉亮佐聯合主演,劇情描述在倫敦市區閒晃的一名公子哥漢耐(金士傑飾),在偶然的機會中去了一家音樂廳聽戲,認識一位身懷絕世機密的女子(天心飾),在她的請求之下,一起回到漢耐居住的公寓過夜,但卻仍然遭到尾隨而至的特務份子刺殺,臨終前,她只來得及吐出一句話:「39 Steps!」

(文轉B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