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日一場「台灣特色中華文化對兩岸關係發展的意義與影響」座談會中,總統府國策顧問、台大心理系教授黃光國指出,融匯西方社會和傳統文化的台灣特色中華文化,從1978年便開始影響大陸,台灣不如考慮與大陸合辦孔子學院。

黃光國說,中國在文化上的反思比較慢,社會科學領域也存在著許多禁區,這為市場小的台灣帶來了機會,但前提是台灣自己要有信心。

台大政治系教授朱雲漢則指出,台灣「軟實力」的基礎在於文化,但台灣應多些自信,面對中國急起直追並重新連結傳統文化,他還說,將傳統文化與國際接軌是台灣最大的優勢。朱雲漢接著表示,台灣沒有閉關自守的條件,也不能孤芳自賞或在文化上跟著別人走,現在要做的除了激發民間文化活力外,更應與大陸相互影響並在華人社會中引起共鳴。

國家文化總會祕書長楊渡延續朱雲漢的觀點指出,日前台灣布袋戲團到上海演出,當地戲劇團對明朝的木偶劇竟然能在台灣保存、發揚而感到驚訝,他說,這就是台灣特色的中華文化,一種在軟體和文化內涵上有別於中國大陸的優勢。

但由於台灣市場太小,楊渡認為,如果少了大陸市場的支撐,台灣電影等文化創意產業再怎麼大,也都打不進其他地區,而少了新台幣10多億元的華文市場,兩岸的電影界等人才恐怕都無法圓夢。

座談會主持人、海基會副祕書長馬紹章說,文化可突破兩岸所有的防線,而台灣特色的中華文化不僅在內部可找到新的認同基礎,也可提供兩岸從文化角度切入,觀察未來兩岸關係發展上還有什麼可以學習的地方,這也是未來海基會與大陸海協會將協商的議題之一。 (羅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