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歐巴馬訪問南韓之際,中、美、韓三國正經歷著外交關係的深刻轉變,部分媒體稱,隨著中韓經濟愈形緊密,南韓正向中國逐漸靠攏,這對美國布局東亞而言,不啻是戰略上的一大挑戰。

英國《金融時報》說,歐巴馬必須再度向南韓政府保證美國在北韓問題上的立場。今年稍早,北韓多次試射彈頭,引起南韓及日本恐慌,雖然美國政府向北韓派遣了一名外交特使,但首爾的外交官們表示,他們認為歐巴馬選定的斯蒂芬.博斯沃思(Stephen Bosworth)並非該職位的合適人選;博斯沃思是一位兼職外交官,在美國保留著一所大學的教職。

美北韓特使受質疑

韓國統一研究院(Korea Institute for National Unification)的崔春欽在接受《金融時報》訪問時表示,博斯沃思並不具備影響力或政治決策權,因此美韓談判最有可能的結果將侷限於雙方對自己立場的各自陳述,他表示,如果歐巴馬希望在談判上獲得較大的進展,則「他應該考慮一個不同的人選。」

反觀中國對朝鮮半島的經營,則顯得縝密許多,今年10月,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才訪問北韓,並與金正日進行了良好的互動。各界若希望重啟六方會談契機,中國將是各國與北韓交涉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媒介。

貿易協定雙方議會未批准

《華爾街日報》則說,歐巴馬訪南韓,須在美韓的貿易問題上,取得具體的進展。過去兩年時間中,有關推動美韓自由貿易協定的議程處於擱置狀態,而且又因韓方對進口美國汽車設置障礙,而面臨歐巴馬政府新的質疑。

美韓自由貿易協定是美國自上世紀90年代初和加拿大以及墨西哥敲定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orth America Free Trade Agreement)以來的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目標是在該協定獲批後的5年時間裡,將目前每年800億美元的美韓雙邊貿易額再提高100億,至200億美元。因為目前韓國在這兩個市場設置了很高的關稅壁壘,協議一旦過關,美國的食品廠商和汽車企業將從中獲得最多利益。

不過,該協定雖在2007年4月已經達成,但至今沒有獲得兩國議會批准。韓國議會不願啟動這一問題,因為擔心如果該協定不能在美國國會獲批,會使自己顏面無光。

李明博立場增變數

而美韓關係又會因為南韓保守立場十分鮮明的總統李明博,而顯得更為複雜。李明博於去年當選總統,他在對待北韓的問題上比兩位前任總統更為強硬。李明博不僅終止了此前執行10年之久的對北韓無條件援助政策,更堅持將援助與去核化問題結合起來。今年1月份歐巴馬上任之時曾經承諾要與北韓等敵對國進行接觸,令部分南韓輿論擔心兩國對北韓策略將出現分歧。

值此同時,儘管中韓之間的商業關係疾速發展,兩國間曲折的政治關係也增加了中韓外交的的不確定性,身為民主國家,南韓對中國這個歷史上的區域超級大國本就心存疑慮,如今處於中國及美國的政治角力中,南韓在利益得失的權衡上勢必將更為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