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陸如火如荼進行政治運動的年代,台灣就像一扇窗,讓中華文化可以繼續呼吸存活,讓大陸人民看到窗外另一道曙光;也像留了一個火種,讓台灣經濟可以持續燃燒,趁機超越了中國大陸。這是60年來,台灣存在的最大價值。
台灣保存經濟發展火種
試想,假如當年台灣也在1949被中共解放,完成全國統一,可能就不會成就今天台灣亞洲四小龍的地位,與擁有世界數一數二的外匯存底;也不會有台灣資金、高科技、管理技術、外銷經驗,來協助中國大陸在改革開放後經濟三級跳。因此,過去兩岸未完成統一,反而讓中華民族保存了一線香火。
然而,李扁執政20年間,開始編織台灣獨立的幻想,讓兩岸關係疏離,甚至到了敵對的地步。台獨想要把台灣從中國分離出去,少數人甚至不惜成為美國屬地,反而促成了大陸堅持統一的決心、縮短了統一的時間表。正如台語俗話所說:吃緊弄破碗。台獨到底是愛台還是害台,人民心中有數。
大勢所趨,台灣的內外在環境,逼得台灣無法再當一隻把頭埋在沙裡的鴕鳥,必須得勇敢地正面迎戰統一問題。
聯邦制是值得考慮選項
「一國兩制」最令人擔憂的是:以後大陸經歷任何一次政治變動,讓鷹派抬頭,都會讓台灣立刻收納成為大陸一個省,完全失去招架能力。從此之後,台灣這扇窗,永遠關閉。
唯有在「聯邦制」底下,既能滿足大陸汲汲追求的「一個中國(中華聯邦)」框架,又讓台灣擁有自主權、商務文化等的締約權等。套句大陸領導人所說的:「只要承認一中,什麼都好談」,那麼「中華聯邦」的提案,應該是一個可以考慮的選項。今後無論中國大陸的政治是否穩定,是否還會再有翻天覆地的政治鬥爭,台灣都能在聯邦制度下,繼續為中華民族留扇窗。
當然,如果台灣的民主制度繼續走偏鋒,藍綠繼續內鬥,台獨繼續反中排中,那就是自掘墳墓,讓大陸提前完成「一國一制」,那就怪不了別人了!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