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之前,芝加哥公牛隊的麥可.喬丹(Michael Jordan)一直是最佳籃球員,也是美國籃球協會(NBA)中的得分王,由於他能夠隨心所欲掌控整場球賽,於是對手害怕他,隊友也敬畏不已。但是,公牛隊的教頭道格.科林斯及其幕僚,卻不時將他們所謂的「喬丹問題」拿出來討論,由於喬丹是公牛隊最會得分的威脅所在,因此其他球隊便以包夾他的方式打敗公牛隊,隊友總是隨著他起舞,不願主動發動攻勢。
公牛隊試了許多解決之道。在某次幕僚會議中,助理教練菲爾.傑克遜說,他相信偉大球員的特點不是得多少分,而是他提升隊友表現的程度,科林斯要傑克遜把這話告訴喬丹,於是傑克遜只好跟喬丹約在重量訓練室見面,把霍茲曼(Holzman)(編注:霍茲曼是傑克遜的師父)的看法告訴他,喬丹謝謝他的忠告。
當傑克遜取代科林斯成為公牛隊總教頭,他開始找機會將整個團隊提昇到冠軍的層次。
傑克遜必須說服喬丹嘗試三角攻勢,並且帶領團隊幫助其他球員成為高度成就者,同時又維持住團隊的整體性,他必須改變「喬丹失去公牛隊之星身分」所代表的意義,並說服喬丹相信,幫助隊友發揮所長是在NBA中贏得獎項的關鍵。
傑克遜在其著作《公牛王朝傳奇》(Sacred Hoops)中,回想當時請喬丹幫助他帶頭轉向新的三角攻勢,並且將鋒芒與隊友分享,使他們成長為高度成就者的經過:
喬丹:我認為,當球到了某些人手裡的時候,球隊會有問題,因為他們既不懂得傳球,又不知道該拿這顆球怎麼辦。
傑克遜:我了解。但是我認為只要你給這整個球隊一個機會,他們就會學著成為主控球員。重點是讓每個人都碰得到球,他們就不會覺得自己只是個旁觀者。你沒辦法單槍匹馬打敗一支很會防守的球隊,一定要靠整個團隊努力。
喬丹:你了解我這個人。我是個可以被輔導的球員。無論你想做什麼,我都會試著辦到。
從那時起,喬丹就一心想讓這套新制度發揮作用,傑克遜則是拚命說服球員犧牲小我完成大我,成為這抱持偉大使命的球隊的一員。從1991年起,公牛隊團結一心,連續3年贏得NBA總冠軍。
如今,傑克遜擁有9項NBA的頭銜,也是NBA史上的最高紀錄,他將球員與團隊放在自己之上,雖然有些人辯稱他的球隊贏球,只是因為擁有一流球員,但俠客歐尼爾比誰都了解,傑克遜離開公牛隊搬到洛杉磯,帶領以歐尼爾為球星的湖人隊,又連續3年讓該隊伍贏得NBA總冠軍,歐尼爾說要不是傑克遜,他就無法贏得NBA頭銜的戒指。
在沒有菲爾.傑克遜的指導下,歐尼爾與喬丹總共打了13個球季,而且沒贏過1次冠軍。(本文摘自本書〈修練十〉)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