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歷經十年折衝才通過的《里斯本條約》,歐洲聯盟(EU)廿七國領袖於十九日晚間選舉出比利時總理范榮佩(Herman van Rompuy)及英國左派政客亞敘頓(Cathy Ashton),分別擔任首任歐盟主席和歐盟外交代表。這項結果,令各方驚異不已,評價不一。
本報訊
范榮佩配亞敘頓 合乎平衡原則
從檯面上分析,歐盟選出的兩位重要職務人選,合乎國家大小、男女性別、政治左右的平衡原則。檯面下,范榮佩和亞敘頓的搭配,顯然仍是歐盟主要國家,英德法三國「搓圓仔」的結果。
早在歐盟新憲章《里斯本條約》通過前,英國前首相布萊爾一直是歐盟峰會議主席呼聲最高人選,但德國對他有意見,原支持布萊爾的法國最後轉向與德國站同一邊,共同推舉小國低調的比利時總理范榮佩。
布萊爾出任歐盟主席的希望在歐盟中間偏右聯盟決定不予以支持後,幾乎幻滅,但英國工黨政府仍堅持力挺布萊爾,藉此做為與德法協商,爭取英國掌握歐盟外交事務高級代表職務的籌碼。
英B計畫搓圓仔 主席換外長
英國政府把這項策略稱為「B計畫」。十九日傍晚,當英國首相布朗告訴媒體,他將放棄支持布萊爾時,外界多已確知范榮佩幾已篤定當選首任歐盟主席。
然而,令眾人跌破眼鏡的是,歐盟外長竟然由一名連在英國國內都令人感到陌生的左派政客、現任英國駐歐盟經濟委員的凱西.亞敘頓出線。
根據在布魯塞爾峰會現場的英國媒體形容,許多歐盟政界人士乍聽首任歐盟外長名字時的反應是,「凱西…什麼,那個凱西?」
亞敘頓十九日傍晚才突然接獲布朗電話,詢問她是否願意擔任歐盟外長,這個從天而降的訊息令她大為意外。她接受了這項職務,但措手不及之餘,在記者會上,連簡短講稿都未準備。
不具國際知名度 各方評價不一
據十二月一日起生效的《里斯本條約》,歐盟主席和外長未來將代表歐盟廿七國站在世界舞台。支持這項結果的人士認為,團結和效率是歐盟最重要目標,范榮佩和亞敘頓均是務實型政治家,符合歐盟需求。
反對者則抨擊,歐盟峰會閉門協商選出的是兩位不具國際知名度,在國際政壇上沒有份量的歐盟政客代表歐盟廿七國。未來,他們如何以歐盟最高領袖和歐盟最高外交代表身分站在世界舞台,讓歐盟的聲音與地位,獲得國際重視,令人堪憂。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