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昨日在北京,針對外界關心的中國存貸利率與擴大內需等議題表示,利率過低將影響銀行放款意願,維持一定存貸利率差有利於服務實體經濟,在擴大內需上,則需留意已有部分行業出現產能過剩的現象,投資也需尋找新的增長點。

中國企業聯合會與美國《商業周刊》以「後危機時期的世界經濟與中國」為題,昨日在北京舉行舉辦「二○○九年全球CEO年會」,周小川受邀開幕致詞時表示,中國政府對金融海嘯的應變非常快,很快發出大量的流動資金、特別是商業票據,紓解生產過程中的流動資金需求,也對中小企業比較有利。

對於外界擔心中國流動性過高,未來恐對金融體系造成不良影響,周小川強調,金融體系能否服務實體經濟,端視金融機構自身的「健康性」,中國金融機構在亞洲金融風暴後,已經歷注資、股份化改制與改善公司結構等改革,目前的「資本金是充足的,沒有出現太大的拖後腳現象」。

在中國是否採降息以刺激經濟進一步發展,周小川認為,利差太少,銀行內部會出現「交易部門加強、信貸部門萎縮」的現象,利率過低將影響銀行服務實體經濟的動力,並導致銀行選擇發展其他非信貸業務,「再降利率好、還是不好是一個問題,但利差還得保持在一定水平」。

對於外來經濟前景,周小川指出,最終需求無非是投資、最終消費與淨出口三塊,目前在最終消費取得很大進展,而中國獨特的城鎮化過程則衍生出大量投資需求,但在投資部分要小心,「現部分傳統製造業已出現產能過剩現象,投資方面必須找到新的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