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金鄉縣是全大陸最大的大蒜生產和交易地,往年總是「蒜賤傷農」,但今年春節至今,金鄉蒜價較去年已經瘋狂上漲40多倍,而這背後推手正是溫州商人和山西煤老闆的游資。
大陸媒體報導,山東濟南某超市,一袋大蒜共4顆,淨重0.22公斤,要價3.62元(人民幣,下同),每公斤約16.5元,這個價格已經接近甚至超越豬肉價。然而,蒜價上漲最大受益者卻是中間商而非蒜農。
游資凶猛 日交易數億元
在濟南長期從事大蒜貿易的蘇濤說,大蒜上漲數十倍,除了供需關係外,更重要的是溫州商人和山西煤老闆的炒作。「游資太凶猛,無法控制。」蘇濤說,看到大蒜生意好,各方面的資金都進來了,「有的時候,可以將金鄉縣銀行的款都提光。」他透露,金鄉的大蒜交易市場,有時一天的交易額可達數億元。
當大陸蒜商們皆意識到,大蒜收購價可能創歷史新高時,收購價格便一天比一天高,於是,不僅山東,全大陸各地的大蒜商販都跟著哄抬收購價,金鄉當地一位儲蒜商也坦言:「多存一個月,每噸蒜多賺2000元,坐等著就可以收起錢。」「從一個冷凍庫拉到另一個冷凍庫,簡單一出一進之間,一輛小車就進來了。」更有儲蒜商說,今年一年賺的錢相當於過去5年總和。
除了金鄉縣,大陸各地的大蒜價格也頻頻瘋漲。在廣州,白皮大蒜批發價已從6月分的1元/公斤漲至8.2元/公斤。北京大蒜的批發價更高達8元/公斤,是年初最低時期的10倍。
雖然大蒜價格上漲,但銷量和出口卻未見有爆炸性成長。大陸商務部對外貿易司的資料顯示,今年前8個月,大陸出口大蒜數量較去年同期僅成長了1.2%。但8月分,當出口數量下降22%時,金額卻成長70%,平均單價成長117.9%,呈現量跌價升的態勢。
事實上,由於去年大陸「蒜賤傷農」,農民大幅減少蒜頭種植面積,使得供應量大幅減少。根據中國大蒜網公布的統計數字顯示,2007年全大陸各地共計種植大蒜1010萬畝,2008年降到555.5萬畝。於是大陸蒜頭產量銳減,對應外國需求的上升,導致了大陸大蒜出口價格劇增。
蒜價三級跳 肥了中間商
然而,大陸蒜頭屢創新高,蒜農的獲利卻不多。目前,從蒜農手中收蒜,最高價格是1.8元/斤;進入金鄉大蒜交易市場後,大蒜最高價變成4元/斤,而到了超市,竟成8元/斤。使得大蒜上漲真正的受益者是中間商、批發商和有自己生產基地的大企業。
金鄉縣一位蒜農說,今年他種植了6畝大蒜,畝產乾蒜2000斤,平均出售價格約1.4元/斤,每畝所需肥料、蒜種等農資成本為800元,在不扣除人工成本的情況下,一畝大蒜收入為2000元。他感嘆說,「今年的大蒜收益是歷年來最好的。不過,要攤平2008年的虧本的話,掙的錢就所剩無幾了。」
此外,蘇濤也擔心價格的大起大落會嚴重破壞蒜農的種植預期,形成惡性循環。金鄉縣去年大蒜產量158萬噸,今年只有近100萬噸,下降幅度明顯。金鄉大蒜交易市場分析人員說,在價格上漲刺激下,現在金鄉的大蒜種植面積成長超過2成,「這只是開始,蒜農遭受到了去年血本無歸的打擊,今年謹慎些,但如果明年大蒜價格繼續向好,種植面積成長幅度就不好預料了。」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