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發改委日前宣布,自本月20日起非民用電價每度平均提高0.028元(人民幣,下同),暫不調整民用電價。此次調價是對電價進行結構性調整,陝西等10個省(區、市)電價適度提高;浙江等7個省(區、市)適度下調。
另外,各地區、各行業電價調整標準有所差異,具體電價調整幅度還有待各省進行研究制定,但對電廠來說,電價的結算時間都是今年11月20日。
此次電價調整暫不調整民用電價,大陸發改委已要求各地研究對居民用電推行階梯式電價改革方案,將居民用電分檔定價,以促進節約用電。
發改委負責人解釋此次調價原因時表示,去年中國因電網銷售電價未隨煤炭價格上漲而調整,使得電力企業成本劇增,出現虧損。
增強通膨預期 影響PPI
此輪電價調整對大陸PPI(生產物價指數)將產生影響。申銀萬國宏觀經濟分析師李慧勇推算,電價調整將直接影響PPI指數0.4%,這將加快PPI「由負轉正」的趨勢。
至於多數台商擔心因受到電價調漲的帶動,未來大陸油價、水價、天然氣的價格也隨之波動,李慧勇認為,「電價調整對總體價格影響比較小,但是會增強通貨膨脹的預期。明年物價水平將保持溫和上漲,大概在3%到5%之間,不會存在嚴重的通貨膨脹。」
高耗電行業 成本影響大
另外,發改委負責人表示,此次電價對加工製造業的影響很小,但對高耗電的行業成本影響比較大,包括電解鋁、鐵合金、電石、燒鹼和化肥,影響最大的是電解鋁。此次電價調整將使每噸電解鋁增加的成本約為406元,其他如鐵合金的成本約為140元,電石約為95元,燒鹼約為76元,化肥約為30元。
不過,這些行業既遠離終端消費,又多屬於產能過剩行業,在市場競爭下,電費成本增支能夠通過產品流轉層層消化。此輪電價調整還配合實施以直購電試點為代表的電價改革政策,理順電力價格又不盡量加重企業負擔。雖對高耗電行業整體利空,但因生產效率高、單位能耗低而被選入直購電試點的企業的影響較為有限。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