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月前,蘇州台商友達公司委託博爾捷集團,做工廠的人力派遣招聘,一個月需要500人到職,結果那個月只招聘到100多人。
博爾捷集團是長三角製造業前兩大的人力派遣及外包服務公司,其總裁侯正宇也是台北上海精英俱樂部的會員常客,蘇州出生的他,跟許多台商、韓商維持很好的關係。但是侯正宇卻嚴重感覺到大陸沿海發達城市人力資源不足的問題。
侯正宇表示,從2006年到2009年,整個大陸人力資源市場,面臨到「低工資,招工難」的窘境。由於大批的藍領工人在家鄉也能找到工資與大城市相當的工作,他們於是寧願留在家鄉工作,而不願離鄉背井。
人資市場三個階段
英國經濟學路易斯曾指出,如果鄉村人口要願意到大城市工作,城市工作的薪資必須達到鄉村的130%,否則他們寧可不離開鄉村。
這樣的人力資源案例,活生生地發生在大陸沿海地區。由於今年大陸4兆人民幣的公共建設投資進入農村,農村工人在家鋪路造橋,也能每月拿到2000元人民幣的工資,不需要再到大城市,面對不可知的生活和風險。
他指出,大陸人力資源市場發展,經歷過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2000年到2003年,那時候人才很多,許多人搶奪一個職位,特別是工廠操作人員,眾口難調,工作機會很難得。
第二階段是2003年至2006年,出現結構性失調,季節性的缺工很明顯,6月員工很好招聘到,7到9月就招不到人,12月很好招人,1到2月過年前,就很難找到人。這個時期人力、資源外包與派遣行業勃興,還有人才培訓行業也興起。包含高階人才的獵頭公司,也如雨後春筍出現,因應大公司的管理需求。
這個時期,博爾捷集團成立,並收購了一家人力資源公司,每年有超過40%的營業額增長。
到了第三階段2006年至2009年,就進入大陸人力資源的低工資階段,加上金融危機的影響,人力資源公司競爭激烈,走入「品牌年代」。
低工資期要有對策
面對低工資階段,侯正宇給出四大對策建議:
第一,企業必須學習在產業鏈當中競爭,提升自己的經營模式,聘雇更優質的人才;
第二,大陸政府應考慮降低社保扣繳基數,用稅收來補貼社保,減少企業成本。美國社會福利占工資的12.5%,日本占15%,大陸卻高達64%,企業壓力太大;第三,政府加強職業教育的資源,讓畢業生更符合企業需求,來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困境;第四,不能複製美國產業外移至成本較低國家的趨勢,否則會造成大陸的產業空心化,必須產業留在本國,進行競爭力提升。
專業建議爭取訂單
「大陸企業不要學美國,要敢於給員工加工資,」侯正宇語重心長表示。
從人力資源公司行業的競爭來看,侯正宇表示,人力資源公司必須發展自我的品牌和服務定位,才能在市場中取得一定地位,另外,也必須發展強大的資訊服務平台,博爾捷集團從2005年開始,就開始建構資訊服務系統,「每個城市的社會福利系統和規定都有不同,我們可以用資訊服務系統給與客戶專業的人力資源建議,」博爾捷集團因此爭取到很多跨國公司的訂單,包含韓國三星。
金融風暴給博爾捷集團很大的刺激。2008年9月,他們面臨到1個月完全沒有一張訂單、前所未見的低谷,他們於是開始發展國有企業客戶,到2009年3月,才慢慢地恢復業績。
博爾捷立志做500強
大陸人力資源公司,市場正在火速成長。年僅40歲的侯正宇本來在江蘇省政府工作,做人力資源相關的政府部門,2003年開始在南京創業,引入500強企業的人力資源主管來合作,並帶出一小批政府團隊,一開始創業團隊只有6人。創業7年來,博爾捷集團已經有191名員工,在13個城市有18家分公司,年營業額超過1億人民幣,成為長三角製造業、連鎖服務業前2大的人力資源外包及派遣公司。
侯正宇的政治經歷,也給他很大的養分。他曾擔任江蘇省政協委員、江蘇省青年聯合會副主席,也當選過「大陸創業之星」,在北京接受大陸副總理回良玉的頒獎。
但是,他卻立志做世界500強企業。侯正宇指出,國外人力資源大公司如ManPower、Adecoo等,都是上市500強企業,在大陸也一定可以打造這樣人力資源品牌公司。他充滿雄心壯志地說,「給我們3年,我們就能做到大陸人力資源行業的前三名。」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