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和海外華人朋友打交道,明顯感覺到他們心態的變化。上個世紀90年代,海外華人攜家帶眷回大陸探親,所到之處無不受到熱烈歡迎。一些海外華人慷慨解囊,在自己的故鄉捐學校、辦工廠。改革開放30年後,海外華人抱怨越來越多,不僅在海外新聞媒體上,數落大陸種種不良風氣,而且也多少有了市儈習氣。
過去他們認為中國大陸人窮,所以,往往以恩賜的心態與大陸人打交道,也習慣於成為大陸領導人的座上賓。可是,一旦大陸人有了平常心,不再像過去那樣迎來送往、悉心呵護時,他們明顯地感覺到不適應,認為大陸人不再真誠,甚至把一些騙子的個人行為,歸咎於全體大陸人。
心態變化反映改革開放歷程
這種微妙的心理變化,充分反映了大陸改革開放的歷史軌跡。在閉關鎖國的年代,大陸人對海外華人充滿好奇。在春節聯歡晚會上,如果能找到海外華人做演員,就會有一種莫名的自豪感。可是,現在大陸媒體已經商業化,不再把意識形態宣傳放在第一位。海外一些華人特別是從政者,過去回到大陸後,往往被中央領導接見,現在接待的規格有所下降,他們嘴上不說,但在內心深處有所抱怨。
更重要的是,由於大陸經濟快速發展,再也不需要像過去那樣通過吸收海外投資,發展地方經濟。在投資專案選擇上,一些地方開始挑肥揀瘦,甚至對一些環境污染的專案亮起了紅燈。部分大陸商人在商言商,不再看重海外華人的特殊身份,在談判的時候斤斤計較,海外華人似乎失去了主導權。
正是在這歷史大背景下,海外一些新聞媒體頻頻刊登海外華人在祖國大陸遭遇不快的負面新聞。曾經有一段時間,大陸執政當局非常重視,希望通過解決個案,重新挽回海外華人的信心。但近些年來,大陸執政當局越來越見怪不怪。儘管大陸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但越來越多的大陸人士意識到,公平競爭才是和海外華人相處的基礎和前提。
大陸海外均應學習換位思考
心理上的落差以及經濟差距的縮小,給海外華人帶來了一系列的麻煩。過去他們在大陸可以通過政府解決的問題,現在不得不訴諸於司法,而法院未必能支援他們的主張,他們在大陸越來越沒有特權。過去習慣於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在大陸獲取經濟利益,現在,由於不瞭解大陸的法律制度,在經商的過程中反而會處處碰壁。
在解決海外華人投資和文化交流中出現的問題時,我們一方面要遵循公平的原則,另一方面海外華人也應該檢討自己的觀念,不能以2、30年前的心態對待大陸的合作夥伴。
當然,富裕起來的大陸人也不能忘記海外華人。畢竟,中國的改革開放是從海外華人回國投資開始的,中國每次經濟起飛,都有海外華人的貢獻。中國大陸在崛起,海外華人既是參與者、建設者,同時也是見證者。在不違背公平競爭原則的基礎上,還是應該照顧到海外華人的切身利益。在文化交流的過程中,大陸人應該考慮到不同文化背景所產生的差異,盡可能地學會換位思考,不能以簡單的方式處理彼此的爭議。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