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南方數個主要城市半個月來面臨嚴重的天然氣短缺問題,不是價格飆漲,就是無氣可用。這除了讓重慶開徵全國最貴的天然氣附加費,來平衡計程車對天然氣和汽油的使用量外,也可能促使中國大陸政府提早推出天然氣價格改革措施,未來天然氣的出廠價格可能會上漲2至3成。
天然氣短缺的問題近期在中國大陸各地延燒,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廠都強調,已經盡其所能的提供天然氣。但弔詭的是,本次叫苦的地區都是南方溫暖城市,甚至連天然氣產量豐富的重慶市,也出現嚴重缺氣的窘境,這就凸顯出天然氣供應鏈中存有相當大的問題。
央視特別就缺氣問題進行探討,點明中國大陸首次出現大規模缺氣問題,並非自然災害或產量不足所造成的,而是長久以來主要天然氣供應商不願意投資運輸管線、儲存設備等基礎建設,導致無法應變突發狀況。
大陸能源問題專家韓曉平在央視上指出,天然氣的運輸依賴管線,氣候提早入冬並不會影響供應。對於中石油、中石化表示已經進入供應極限,無法增加供應量的聲明,韓曉平認為,這就是因為過去天然氣獲利狀況不如石油,因此具壟斷能力的大廠不願意投資基礎設備:「所謂的極限就是投資不足才會有極限。」
韓曉平認為,天然氣生產不只要投資油氣田、管線,同時還要投資地下儲氣設備,像是武漢,就沒有自己的儲氣設備,導致現在缺氣達到每天80萬立方公尺。就世界水準而言,美國的儲氣是佔消費量的20%、俄羅斯是16%,但中國大陸只有3%。 由於天然氣大量被供應到北方城市,或是家庭取暖設備,因此南方城市的工業和汽車所使用的天然氣就被縮減。最嚴重的城市居然是產氣大城重慶,計程車平均要排1至2小時,才能加氣。因此重慶自昨(21)日開徵2元人民幣(下同)的天然氣附加稅,希望能讓計程車少加氣,多加油。
中國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董秀成認為,造成天然氣僅缺的根源在於價格管制,企業認為天然氣無利可圖,所以就減少投資,上游開採、進口成本也要下游吸收。因此本次氣荒可能會加速推動天然氣價格改革動作,預計未來天然氣出廠價將可望提高2至3成左右。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