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趟紐約,發現這個人文薈粹的城市,在金融海嘯摧殘之下,藝術創作活力依然十足,引導著前衛、時尚於一身,從中可見藝術市場走向的端倪,未來空間、創作與時尚的結合,將成為藝術殿堂的主流趨勢之一。
紐約一棟5樓高的空間,展示了約有3樓高的裝置藝術,整個藝術創作融合在空間之中,讓觀賞著從外面到走入展示區過程,完全融入在藝術之中,而結合建築、空間與繪畫、甚至是裝置藝術等相互結合成一體,讓人有視覺和心靈上新感受的作法,與過去的單一或多個作品在畫廊裡展出所呈現的單一感覺,已大不相同。
其實,藝術創作最終的目的就是協調,與現實生活融為一體,端看全球汽車、精品,甚至是手機、電腦、電視等用品,到我們所居住的建築,均有當代藝術創作在裡頭,空間與藝術,藝術與生活,正引導著新藝術領域與視野,也帶領時尚風潮。
舉例來說,紐約的蘇活區和北京的七九八,正是先由藝術家聚集,接著畫廊幾百家大批進駐,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咖啡店、精品店等商家一一進駐,最後成為活躍的時尚活動區。
在蘇活區與七九八成為前衛時尚區之後,藝術家又往紐約工廠廢棄區、北京的宋庄,預料未來10年這些地區又會成為新的時尚區,可見藝術總是走在最前端,當代藝術令人著迷之處也在於此。
目前當代藝術家走向空間與創作的結合概念趨勢,以國人熟悉的華人當代藝術家蔡國強,近來在華山藝術區的空間,開放觀賞者參與爆破創作,完成了令人驚嘆的「晝夜」作品,這幅作品是結合空間、藝術、環境等要素所成就。
而台灣當代藝術家楊智富的「庭園計畫」,系列作品全和展場空間進行「量身訂做」的直接對話,將整個展示空間變成一個庭園,讓觀賞者身歷其境,與繪畫圖像進行對話,不再只是觀賞單一的作品,而這樣作品所爆發出來的能量與可能性,也是令人讚賞的。未來這種結合空間、融入環境的創作概念,將會陸續在藝術家們身上發酵。
(本文為印象畫廊負責人歐賢政口述,記者徐晨縈整理)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