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玻璃窗後面,屋裡透出來的暈黃燈光、略為褪色的雨搭、窗蓬,門口懸著寫上COFFEE‧ICECREAM的白色細條暖簾,黃昏裡陽光斜斜照著,給人的感覺像是法國鄉下糕點樣數不多的麵包舖。
出了大阪企業家博物館,眼前那棟窄窄的兩層樓老式木造屋,從中間隔成兩半,一邊是宅急便配送收取、一邊是自家焙煎咖啡。
從馬路對面看過去,夾在水泥磚牆之間的木屋,顯得特別凌亂、老舊。咖啡店對外開一扇小玻璃窗,裡面站著一個戴口罩、穿白色工作服、頭髮稀疏的老先生,低著頭舀冰淇淋,外賣100日圓一球,只有香草口味。
小咖啡店叫「贅六」,把自己定位在五大商道:「祿」(資金)、閥(人脈)、引(交涉力)、學(學歷)、太刀(武器)之外的奢侈享受。
常常有人說「江戶注重武士道、大阪注重商道」,連一家兼賣冰淇淋的小咖啡店,店名都對「大阪商道」做出呼應。想來,一九一三年開店時,曾經是一家和菓子店的「贅六」,當時,在本町通大街上,有過風華不再的奢侈地位。
小玻璃窗後面,屋裡透出來的暈黃燈光、略為褪色的雨搭、窗蓬,門口懸著寫上COFFEE·ICECREAM的白色細條暖簾,黃昏裡陽光斜斜照著,給人的感覺像是法國鄉下糕點樣數不多的麵包舖。
推門進去,坐著幾個看來住在附近的熟客,牆上掛著一些斑剝的油畫、銅油擦得發亮的銅雕畫、捲起邊來的皮雕畫、幾張舊照片,又像是懷舊電影裡的昭和年代。
對日本人來說,1926年開始的昭和年代,苦甜參半,前半部是日本的軍事擴張,後半部是日本的經濟躍升,到了1989年昭和年代結束,日本也即將開始衰退、蕭條的「失落十年」。
對我來說,昭和年代,印象最深的,無非是剛剛看過,對街的企業家博物館,慎重其事放進玻璃櫃裡,陳列展示的:金鳥蚊香、翹鬍子仁丹、武田製藥表飛鳴、象印魔法瓶(熱水瓶)……,這些,算是日本第一代國際品牌,全在大阪起家。
今天,這些昭和年代的「名牌」,仁丹、藥廠,仍然顯赫,在生物科技領域持續發展,沒有人再介意,他們跟大阪的原生關係。
讓人想起今天的台商,無論是電子代工、通路、零售,或是康師傅、大潤發、八五度C,在中國大陸處處布點,但是對其他異國商旅來說,這些品牌已經跟「中國」劃上等號,誰也不在乎哪個商家來自「台灣」。
天冷,戴著手套捧著一球香草冰淇淋,每吃一口,呵出一氣白煙,分不清是嘴裡還是心裡,哪兒比哪兒,更冷。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