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麵包裝上,大塊大塊的肉,翠綠的青菜,熱騰騰的湯頭,叫人忍不住流口水。真打開包裝泡起來之後,卻只有小小的肉、小小的蝦米,小小碎碎的青菜,除了麵條還算童叟無欺外,其他都差很大,但消費者對這種落差,好像已經習慣了。
其實泡麵製造業者已經在包裝上標明,大碗料多的圖示僅供料理參考,意思就是你自己在家煮泡麵時可以加這麼多料。哇哩咧!需要自己忙還用得著買泡麵嗎?消費者真要下廚,直接去買麵條和配菜就好了,之所以選擇泡麵,無非為了即沖即食,不必費心花力氣。
換句話說,消費者買泡麵其實是因為有現成的配料,既是主秀,怎好標示不實?看看餅干或其他產品,包裝的圖示也不至於和內容物差那麼多。
泡麵業者實在是被消費者縱容太久了,積非成是,大家習以為常見怪不怪,但並不表示這麼做就沒有錯,也不表示非這樣才賣得出去。像日本日清杯麵的包裝圖示並不誇張,不會讓消費者以為裡面堆了山珍海味,但因為口味好,一樣暢銷。
用小小的、和大塊牛肉不成比例的字體註明這是參考圖示,恐怕只在規避責任。消費者花錢買產品,就有權要求業者誠實,差很大又騙很多行為,不該繼續容忍。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