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銀行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市占率)只有2%,只有少部分外資銀行認為自己的市場份額在2009年會有所增加,而離開城市到農村辦銀行,被它們認為是未來的希望所在。

2006年3月,匯豐銀行給清華大學一個為期3年的農村金融研究專案贊助了1000萬(人民幣,下同)。銀監會主席劉明康得知這事情以後,對來訪的匯豐控股亞太區主席鄭海泉半開玩笑地說:「你們能拿1000萬來搞農村金融研究,為何不能拿點錢來開村鎮銀行呢?」

鄭海泉很驚詫,反問道:「難道我們可以做村鎮銀行嗎?這個要花多少錢?」

劉明康大笑:「不多,300萬就能。」

鄭海泉更覺得吃驚了:「300萬?那我自己也可以開一個。匯豐如果要做,肯定投入不能低於1000萬。」

一個玩笑結束了,一個商業計畫即將開始。鄭海泉回到匯豐後,找來資深老員工李惠乾(後來的匯豐村鎮銀行業務常務總監),商量到村裡辦銀行的事。

沒有想像中便宜

香港人李惠乾在大陸已經有十多年資歷。2007年年中,李惠乾開始帶著匯豐的團隊深入湖北和四川兩個省8到10個村鎮進行可行性研究。

10個地區,經濟水平參差不齊。算好了天時、地利和人和之後,李惠乾把目光鎖定在湖北省隨州市曾都區。

曾都區曾是湖北省四個直管縣級市之一,位列湖北省十強縣,農村人口占80%,香菇、木耳及蘭花等特色農副產品的出口是其經濟支柱。李惠乾很有信心,認為在這裡辦,成功率相比更高。

很多人以為到農村辦銀行成本會很低,李惠乾說,低是低,但沒有你們想像這麼低。「每家都是一個獨立的法人銀行,除了要投放資本金-資本金一家是4000萬到5000萬,還有大量的人力資本、選址、裝修、建立系統。總投資跟我們在城市建立一個分行差不多,只便宜20%到30%。」

經過5個多月的籌備,2007年12月13日,隨州曾都匯豐村鎮銀行正式開業,註冊資本1000萬,成為大陸第一家外資村鎮銀行。此後,匯豐一鼓作氣,先後在重慶大足、福建永安、北京密雲、廣東恩平建立了村鎮銀行網點。

抵押品豐富多彩

李惠乾說,因為長期在城市專注於高端理財業務的匯豐銀行,來到農村多少有點摸著石頭過河的體驗。「希望這幾家做好之後,能總結出一些經驗。希望能有一個比較好的經營模型出來。」

在大城市,人們熟悉匯豐銀行;在小地方,人們習慣於農信社和農業銀行,對匯豐知之不多。

在村民們看來,匯豐不一樣的地方就是,這個銀行的人會騎著摩托車到家裡來談貸款的事宜。後來,當地一些老牌銀行不得不學習這種上門服務。

李惠乾說,農村辦銀行有些複雜的情況,譬如遇到一些從沒見過的抵押品。因為農村沒有房產證,所以貸款時出現的抵押品豐富多彩。

曾經有村民運來大桶大桶蜂蜜抵押,這讓匯豐的人不得不研究如何儲藏蜂蜜。在匯豐的村鎮銀行裡,對各種新奇抵押品的研究是重要的話題。

如果實在沒有抵押品,匯豐有時下流行的小額貸款。你要貸款1萬到5萬,需要一個人擔保;需要貸款5萬到10萬,需要兩個人擔保。

如果連擔保人都找不到,那也不是貸不上款。如果你跟某家企業有業務往來,也就是說這企業長期收購你的產品,這家企業就能成為你的擔保人,匯豐稱之為「企業+農戶」模式。

在農村辦銀行是件苦差,在農村辦銀行要走薄利多銷的模式,在上海一個理財產品就1000萬,在農村可能要做1000單。

農村業務是雞肋?

李惠乾說,五家村鎮銀行目前還沒有盈利。按匯豐的計畫,新開業的村鎮銀行要經營到第三年才達到盈利目標。

為了彌補銀行們費力不掙錢的局面,銀監會承諾了補貼:如果村鎮銀行能達到一定的指標,比如說存貸比超過50%的話,將按上年貸款平均餘額的2%給予補貼。

「如果做短期的考慮,匯豐也不會跑到農村去開村鎮銀行。」李惠乾說,他希望農村未來的經濟成長會給匯豐帶來商機和盈利。

不過很多銀行似乎對此不抱什麼希望。銀監會在努力遊說各家銀行回到農村去,近幾年農業銀行恢復了一些點,而大部分外資銀行都只開辦了一兩家村鎮銀行,似乎是在回應號召。

從2006年開展新型農村金融機構試點到2009年6月末,大陸已有118家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其中,村鎮銀行100家,貸款公司7家,農村資金互助社11家。匯豐的村鎮銀行數占了5%。

銀監會還在努力促進農村金融的發展。不久前銀監會宣布計畫未來3年在全大陸再設立1300家左右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其中村鎮銀行將設1027家,占擬設新型農村金融機構數量近80%。

對於1000多家的試點,匯豐已經表現出其謹慎投資的傳統。李惠乾說:「按此前的規畫,一年增加3到4家,大概在3年內,加上此前5家,會有18家。」(摘自《新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