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歐巴馬的亞洲四國行落幕,美國媒體普遍認為歐巴馬對中國讓步過多,卻在自己核心利益上收穫不大,顯然他想用外交突破化解內政困境的作法,收效有限。未來歐巴馬更大的政治難題是,他在東京的「亞洲政策」演說中,宣示美國願與亞洲國家發展關係,並繼續要在亞太地區維持主導地位。問題是,在中國各方面實力已與美國接近的今天,美國又如何主導亞洲事務?

美國必須努力放低身段,靈活運用巧實力對亞洲作出重大貢獻,才能在亞太地區扮演主導的角色。首先,歐巴馬對「亞太經合會」與「東南亞國協」,顯示出「大小眼」的態度,即讓許多「亞太經合會」經濟體的領袖感到不滿。

的確,「亞太經合會」近年的表現讓人失望,「亞太經合會」幾年前努力推動的一些協議或計畫,不是部分經濟體意願不高,就是進度落後。例如,2005年簽署的「泛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成員國僅有新加坡、紐西蘭、汶萊和智利,規模有限。此外,APEC在1994年簽署茂物宣言的成員國,矢言在2010年以前創設APEC已開發經濟體的「亞太自由貿易區」,並在2020年以前創設新興經濟體自由貿易區。但2010年轉瞬即至,「亞太自由貿易區」仍然遙遙無期。

然而,美國是「亞太經合會」的主導國家,不能因為這個組織目前表現不彰,就棄之如敝屣。這樣將令其他經濟體寒心。何況,「亞太經合會」的經濟體與「東南亞國協」成員國泰半重疊,得罪前者也會得罪後者。因此,美國應繼續在「亞太經合會」中扮演主導地位,並不斷提升此一組織的地位與影響力,像是美國今年加入「泛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就是一種正確的作法。另一方面,美國也應同時積極尋求加入「東協 + N」,因為這畢竟是一個已具規模並逐漸擴張的自由貿易區。

其次,在「亞洲政策」演說中,歐巴馬指出美日安保聯盟關係是美國在亞洲政策的基石。但是,他在7月27日在「美中戰略暨經濟對話」致詞時,也曾指出美中關係是美國最重要的雙邊關係。對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利益來說,究竟那一組才是美國雙邊關係重中之重?

其實在處理全球金融危機與傳統與非傳統安全議題的挑戰上,美中關係重要性超越美日關係。但是,在東亞戰略與東北亞區域安全方面,美日關係的重要性又超越美中關係。透過這兩組關係的妥適運作,美國應能對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作出貢獻。只有釐清美國與中日兩國的關係,只有當亞太地區其他國家知道美中關係是經貿夥伴還是戰略夥伴,美日關係仍是最堅強的盟邦還是明日黃花,他們才會知道分際、掌握方寸並知所行止。

第三,針對亞太地區其他國家,歐巴馬應該表示,美國的利益重心是在亞太地區,因此他將透過以下方式,對本區作出貢獻:(一)與中國發展更成熟穩定的合作關係;(二)透過技術轉移,協助本區經濟發展;(三)透過資訊科技的轉移,協助本區盟友進行資訊升級;(四)透過文化與學術交流,加強美國與本區國家之間的人文聯繫;(五)透過多邊與雙邊的合作,輔以美國的高科技,加強美國對本區天災的救難安排;以及(六)透過安全承諾,與本區國家共同迎接崛起的中國。

在美國對本區作出貢獻之前,美國應先揚棄以往君臨天下的大國心態,擺脫過去下指導棋的做法,亞太地區的國家與人民自然會敞開心胸接納美國,接受美國的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