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南開大學本科畢業、美國密歇根大學博士歸國後,並未投遞過一份簡歷,從今年8月至今一直蝸居在北京海淀一處農貿市場擺攤。
海歸博士的金字招牌,並不等於高薪就業的通行證。不少海歸博士紛紛投奔國內,其實最看重不是錢而是政策環境,如果不轉變「被選擇」的就業觀念,即便是海歸博士,也難免風餐露宿,無所作為。
這位海歸博士雖然在世界頂級學術雜誌《Science》上發表過論文,但他有沒有深入瞭解過國內的就業環境呢?不少碩士研究生競相應聘賣豬肉,成群大學生跟農民工搶飯碗,再有大學生甘願自降身價擦皮鞋、搓澡、修指甲、倒馬桶等等,可以這樣說,擇業者若還將海歸博士當成是高薪就業的通行證,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與當下的就業環境是格格不入的。
這位海歸博士如果不能融入社會,不能適應社會,縱然經綸滿腹,學富五車,又有何用?有時候,自降身價從低處做起並不見得沒骨氣,是金子終會發光的,不少社會上的成功人士都是這樣走過的。須知,海歸博士只是一個招牌一個頭銜,是否能推銷自己,提高自身的含金量,關鍵仍要學會主動謀出路。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