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非政府組織「透明國際」日前公布2009年國際清廉指數。在180個國家和地區中,紐西蘭成為世界最清廉的國家,而中國則排在第79位。
面對這一排名,一些人認為,比起「金磚四國」中的印度與俄羅斯,我們還不算太壞,算公允的排名已經比我們一貫認為的「中國十個官員九個貪」要好得多。抱著這種阿Q式的心態來自我安慰,對國民來說實在是不該且危險的。眾所周知,只有保證政府的廉潔高效,公民的合法權利才有望得到保障,社會才能良性發展。如果認為中國的腐敗比起其他國家來說還不算太嚴重,就不以為意,順其自然,那麼我們終有一天會成為「容忍腐敗」的受害者。
短暫嚴打不如結構改革
還有一些人認為,這樣的報告不過又是西方某些反華組織對中國的惡意中傷,是「透明國際」以西方的思維和標準對中國進行的武斷評價。這種情緒與其說是愛國的,不如說是對西方敵視態度的表現,狂熱的愛國往往會使我們單一地看問題,甚至有陷入排外主義泥淖的危險。
堵塞腐敗需要有力監督
大國崛起除了是經濟的崛起,一定還要有政治的開明、管治的廉潔、公民的參與、媒體的監督。腐敗就像寄生蟲,它不會因為寄主的日益強大而退卻,相反,它會因此而高興,因為它可以從中吸取更多的營養,健壯自己的軀體。如果不採取措施,消滅寄生蟲,再強大的寄主也會被它擊倒。儘管政府時常強調腐敗於國家發展的嚴重危害,同時屢出措施打擊,可是卻收效甚微。面對這種結構性的腐敗,僅僅以有關部門偶爾心血來潮的「嚴打」是遠遠不夠的。這種階段性(短暫性)的打擊不是一個現代型政府進行管治所應該有的表現,更不是整治腐敗的長久之道。
「透明國際」說道:「堵塞腐敗需要議會強有力的監督、一個稱職的法官、獨立的審計和反腐敗的部門、法律的切實執行、透明的公共預算、獨立的媒體和具有活力的公民社會。」為何中國無法有效整治腐敗,原因就是欠缺了上述這些必備的要素。只有這些要素相互配合,發生化學反應,打擊腐敗才會取得實質的成效。當前中國最需要做的是改革政治和行政體制。從宏觀處著手,為健全打擊腐敗的相關要件創造寬鬆的環境。因為如果僅靠個別開明官員的努力,而沒有制度的與時俱進,完善條件將會無比困難。當然,向其他廉潔度高的國家和地區學習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效仿時必須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才會對我們有所裨益。
對於整治中國的腐敗問題,人們還有另一種看法,那就是我們本可以做得更好。為什麼我們沒做好?因為我們都成為了容忍腐敗的幫兇,成了沉默的大多數。這實在值得市民與當政者共同省思。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