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走出去,卻要隱姓埋名!被國科會和國家實驗研究院視為我國和俄羅斯科技合作重大突破的「台俄微衛星」計畫,爆發密約協議!熟悉內情的科技官員坦承,俄羅斯對外公布的合作對象隻字未提台灣,這是雙方密約協議內容,事先經過我方同意。
密約內容曝光,也使民進黨執政期間標榜的「台灣走出去」成為一大諷刺。相關官員無奈說,「台俄微衛星」(命名為TATYANA-Ⅱ,塔堤揚娜二號)是國科會前副主委謝清志在二○○五年六月率團到俄羅斯洽談台俄雙邊科技研究計畫時,與莫斯科大學敲定的合作計畫,「我們承諾不會有任何台灣的名字出現在計畫裡,由莫斯科大學擔任白手套。」
官員表示,跟俄羅斯簽署「隱姓埋名」密約有其時空背景。台灣當時跟中國的關係緊繃,俄羅斯顧慮中共的想法,不希望有任何台灣的名字出現。「為了學習自主衛星研製及發射技術,這是我們必須付出的代價。」
但「塔堤揚娜二號」今年九月十七日從哈薩克「貝康諾太空中心」發射升空後,至今仍無法跟台灣地面任務控制中心通聯。
更離譜的是,莫斯科大學「塔堤揚娜二號」專屬網頁提到的合作對象是韓國和墨西哥、而非台灣,隻字未提國科會與國研院,連參與科學酬載研製的中央大學和建置科學任務地面控制中心成大也全不見蹤影。
「塔堤揚娜二號」衛星本體研製和火箭發射費用由台、俄各負擔一半(超過一五○萬美元),但依合約協議對外的說法是,這顆衛星是莫斯科大學的,與台灣無關。
官員憂心,國科會和國研院把任何與「塔堤揚娜二號」有關的文件都被列為密件、不能曝光,如今「台俄微衛星」密約協議曝光,台、俄太空科技合作管道將被迫中斷。 也因台灣在此項國際合作計畫「見不得光」,官員透露,「塔堤揚娜二號」發射時程一再延誤,我方每次詢問對方原因,幾乎都得不到任何回應。
(相關新聞刊A6)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