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熱愛舞蹈的婆婆媽媽,顛覆傳統寺廟八家將的嚴肅刻板印象,帶著女兒組成「玉成女子什家將」,在服飾、臉譜、陣步、音樂上創新;以傳統陣頭步伐為主、現代舞步為輔,展現女子家將團丰采,活化廟宇傳統舞蹈藝術,讓人耳目一新。
女子什家將的成員,包括幼教老師、醫院護理師、成績優秀的女學生,打破跳家將大多是單親、中輟生等成員的負面觀感。她們每周利用兩個晚上,在屏東市玉成里社區活動中心練習。
流行樂取代鑼鼓 柔媚不失威儀
發起人玉成社區協會理事長李永鈺表示,傳統寺廟家將太嚴肅,為讓家將表演能夠變得更健康、更大眾化,玉成女子什家將在服飾、臉譜、步伐、音樂上都嘗試創新,出場音樂以民俗廟會與流行樂混音曲,取代傳統鑼鼓樂器,跳起家將舞在柔媚中不失威儀。
女子什家將臉譜經過高鳳技術學院彩妝老師林亭妤巧手,素雅中不失嚴肅,每位神差圖騰各有特色,所以連小孩子看了都不怕,比起傳統家將舞陣的豪邁步伐、臉譜圖案的十足霸氣,讓人心存敬畏,感覺迥然不同。
李永鈺表示,「八家將」一般為八人組成的家將,八人以上組成家將團員統稱為什家將,主要人物有刑具爺、文差、武差、甘爺、柳爺、謝爺、范爺、春神、夏神、秋神與冬神,合稱什家將。
阿嬤小學生母女檔 凝聚力超高
目前加入女子什家將團人數超過廿人,扮演甘爺的李雅如、柳爺的簡珮珊、謝爺的黃蓮好、范爺的陳艾琳,是兩對母女檔,母女有共同興趣練習,增進親子關係。成員中,年紀最大有六十幾歲的阿嬤,最小的還在念國小五年級,還有高中生與大學生,凝聚力很高。
李永鈺說,玉成里將傳統民俗文化予以翻新,賦予地方文化創意特色,獲得文建會認同,希望由地方出發,為社區文化產業、藝文休閒、環境改造找出最佳方向與定位,落實健康城市的成果。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