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車市的蕭條景像,在廣州車展現場完全感受不到,近700種來自全球各國的汽車品牌在會場上爭奇鬥艷,其中不少是大陸的自主品牌,吉利、奇瑞、比亞迪等。

上海第一財經網直接指出,全世界汽車品牌都在減少,只有中國在增加,在廣州這個地方級車展上,合資品牌、自主品牌百花齊放。不久前,在大陸政府主導下,長安和新中航汽車合併,成為一個年產200萬輛的大汽車廠,與上汽通用、東風集團及一汽集團相抗衡。

政府一方面要整併車廠,一方面又推動購車補貼,擴大內需,這讓整併政策的效力大打折扣。

今天大陸汽車市場就像整合前的德國和70年代的美國,品牌林立。雖然也有過整合,但直至2008年,汽車整車廠依然超過100家,按集團算也有近80家。

但真正說得上的名牌企業並不多,更缺乏能夠與全球大汽車集團抗衡的品牌出現。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前10大汽車企業2008年銷量占總量的80%以上;其餘的100多家整車企業,總銷量不到150萬輛。

因此,大陸政策在今年初通過的《汽車產業振興規畫》中明確傳達出,希望中國汽車市場總的市場份額由目前的14家占83%,未來達到10家占據90%,以解決目前汽車行業散、亂、弱等集中度不高的現象。

除了政府主導為數不多的幾起重組案,以市場需求為目的的車業重組截至目前幾乎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