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至90年代中期,兩岸對峙,廈門和金門的廣播大戰便是兩邊心戰和反心戰的手段之一。1953年3月5日,解放軍在廈門角嶼設立對金門廣播組,半年後,國民黨金門守軍在馬山設立對廈門廣播站。從那時起,在最柔軟的人心深處,兩岸進行著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這是一個雙方高層都極為重視的「第二戰線」。毛澤東撰稿的《告台灣同胞書》通過角嶼對金門反覆播送;蔣介石視察金門,也專門跑到馬山廣播站和廣播員合影,鼓舞士氣。那時,除了廣播喊話,雙方還利用空飄、海漂,散發傳單、物品,攻心無處不在。
在廈門鼓浪嶼泉州路的一座四層別墅裏,主人吳世澤便是當年對金門廣播的喊話人,雖年近八旬卻身體硬朗。
第二戰線 蔣、毛都重視
吳世澤當年的另外兩位戰友--陳菲菲和田萬恭老人退休之後也在廈門居住。他們不約而同地提及,廈金之間的有線廣播,也許是世界上歷時最長的敵對雙方廣播喊話。
吳世澤說,「角嶼是一座無人島,距金門最近處1800米。廣播組開始用的喇叭是美軍艦艇之間喊話的工具,一個擴音器的功率是250瓦,我們把9個擴音器合成一個大喇叭後,戲稱『九頭鳥』,這樣廣播起來威力無比,聲音可傳至10公里遠的地方。」
另外,由於金門距離台灣本島太遠,又在兩岸對峙的最前沿,不但服役條件艱苦,而且兩年才能返台一次。吳世澤說,「兩地距離這麼近,他不想聽也得聽,特別是金門的台灣兵在站崗的時候,一個人在海邊孤零零的,最容易想家想女朋友了。」
現年73歲,現居廈門的田萬恭是吳世澤的多年好友,他說,那時他們還時不時搞搞現場直播,比如,看到金門守軍開始修防禦工程,挖坑道,就說「又挖工事啦,不要這麼辛苦啦」;到了農曆八月十五,就問金門沿岸的守軍「有沒有月餅吃啊」;有時天氣不好,可能要下雨,馬上通過廣播對國軍喊:「要下雨啦,大家快收被子吧。」
美音甜姊兒 擄獲國軍心
而當年被金門阿兵哥稱之為夢中情人的陳菲菲,因其天生一副好嗓音,這聲音不知俘獲多少「蔣軍弟兄們」的心。她當了32年的播音員,可謂唱了一輩子「對台戲」。
她表示,「1979年元旦,我們對金門播出《告台灣同胞書》,當時給我最大的感受是,中央對台方針政策變了,播出的內容也變了,過去播的大多是揭露國民黨黑暗統治和瓦解敵軍的內容,可從那一天開始,中央提出要和平統一祖國。」
「稱呼也不一樣了。在此之前,稱對方為『蔣軍官兵弟兄們』,後來改稱為『親愛的國民黨軍官兵弟兄們,親愛的金門同胞們』。」
1979年元旦,中(共)美正式建交,時任大陸國防部部長徐向前發表聲明,宣佈停止對金門等島嶼的炮擊。「前線廈門對敵有線廣播站」這個全稱也去掉了「對敵」,改成了「廈門對金門廣播站」,並於1985年率先停播。隨後金門解除戰地政務,回歸地方自治後,各播音站宣告停播。(文轉C4版)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