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巴馬終於結束亞洲一行,返回華府,此趟旅程中最引人注目的中美關係,引起美國國內噓聲連連,而素以公信力著稱的《紐約時報》,也一反向來親近歐巴馬的立場,批評他的訪中旅程並未如社會大眾所預期。
《紐約時報》社論稱,儘管據高層人士透露,歐巴馬和胡錦濤在部分議題──例如北韓核武危機──上取得了「並未公開」的進展,檯面上看得見的共識,仍然少之又少。評論指,歐巴馬在多項重要政策上都只將話說了一半,顯現美國的領導力大為減弱。
《紐約時報》說,他們對於歐巴馬並未重申美國在伊朗問題上的決心,感到特別遺憾。在歐巴馬訪中之前,他曾多次公開表示,即使中國和俄國在安理會中加以阻撓,若是伊朗膽敢啟動核武進程,美國和歐洲仍將不計一切的加以制止,不過,在本次中美聯合聲明中,相關言論並未被重視。
報導也說,關於媒體在歐巴馬訪華期間處處受限的情形,也令該報不敢恭維。《紐約時報》說,歐巴馬不僅未能在聯合記者會上回答問題,也並未私下接見異議人士,除此之外,歐巴馬還推延了與達賴喇嘛的會面,顯現白宮當局在中國政府相當敏感的人權議題上,過分小心。
該報說,他們雖然支持歐巴馬更為廣闊的世界觀、也贊成擴大美國與世界各國的合作,不過,在反恐、人權、環保等諸多「彰顯美國核心價值的事務上」,他們認為無論美國總統面臨怎麼樣的難題,都必須「擇善固執」、堅守立場。
《紐約時報》的這項評論被廣泛轉載到世界各大媒體,並被視為檢討歐巴馬訪中的「決定版」。英國《泰晤士報》說,根據蓋洛普民調顯示,歐巴馬支持率已在日前跌破50%大關,在死忠選民逐漸流失的當下,歐巴馬應該重新檢視自己的政治哲學,慎防落入自己曾在過去大肆抨擊的官僚文化之中。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