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湯顯祖,三個劇團各自表述。拋開過去照本宣科搬演晚明劇作家湯顯祖作品的形式,拾念劇集、1/2Q劇場與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各自以不同角度與手法解構、重組湯顯祖筆下作品所蘊藏的情感與意涵,有人讓湯顯祖與現代心理大師對話,也有人讓湯顯祖變出分身與自己對話。

在拾念劇集《玉茗堂私夢》中,導演李易修與編劇周慧玲以湯顯祖最重要的四部戲曲劇本《紫釵記》、《牡丹亭》、《南柯記》和《邯鄲記》為基調,透過說書人的角色,以及虛構而成的三位伶人和湯顯祖的對話互動,以戲中戲的方式探究湯顯祖當年寫下每一部作品的心情與緣由。

周慧玲表示,劇中的三位女伶被設定為湯家戲班的當家演員,和湯顯祖之間的情感互動正是他每部創作的靈感來源,「這三個角色,其實是湯顯祖面對情感的三種面貌化身,因此她們三人又分別以湯顯祖的名、字、號為名,各喚為顯祖、海若、義仍。」

有別於拾念劇集以湯顯祖的四部作品出發,1/2Q劇場的《掘夢人》則選擇湯顯祖最廣為人知的《牡丹亭》,透過女主角杜麗娘死後還魂、再與男主角柳夢梅聚合的高潮段落為引,導演戴君芳設定了「只要世間演一次牡丹亭,湯顯祖就要在陰間罰掃花一次」的虛幻情節,點出湯顯祖此人內心的矛盾狀態。

戴君芳直言:「湯顯祖其實很矛盾欸!寫《牡丹亭》時讓男女主角的感情死而復生,寫《南柯記》最後卻讓淳于棼在夢一場富貴後頓悟一切是空而出家。」她以為,「若說柳夢梅為愛掘墳就像是掘開一場不可能的美夢,那其實也映照出湯顯祖在寫每段故事時,其實掘開的是自己的夢與想像,而那可能關於感情、關於官場浮沉體悟。」

選擇以現代劇場形式呈現湯顯祖故事的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在《螞蟻洞中的原型記號》中,以《南柯記》的一場夢為起點,以及劇中主角淳于棼醒後發現的螞蟻洞為場景,讓生於十六世紀的湯顯祖與廿世紀的心理大師榮格對話。

導演張藝生說:「西方的榮格探索夢境、東方的湯顯祖寫夢,他們所關注的其實都關於個人的自我與本我。」

以湯顯祖為題的三部作品將自十二月十一日起、連續三個周末在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輪番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