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嘯衝擊下,大陸經濟的發展受到影響並不大,一方面主要是內需產業持續維持高成長,另一個要素則是大企業帶動的產業鏈投資,不僅形成產業群聚現象,同時也造就了許多就業機會。
這種由大企業主導的產業鏈經濟效應,今年前十個月,就以區內大企業雲集的青島經濟開發區來說,工業產值就完成了一六七八億元人民幣(下同),要比去年同期成長了二一%。
青島經濟開發區近年來主打大品牌、大產業、大體量的策略,今年包括中石化、海爾、上海通用五菱汽車、海信等多家大型企業的年產值,都能突破百億規模。
就以上海通用五菱汽車為例,去年的產量為一三.二萬輛,銷售收入達到四十億元;然而今年前九個月,這家合資汽車廠產量已經達到廿六萬輛,營收則可望正式突破一百億元。
產業、營收都大幅增多,同時因為大陸汽車市場需求強,上海通用五菱汽車平日的庫存也只能維持一天。
這種大企業帶動產業鏈投資與生產的模式,在青島經濟開發區內發揮的淋漓盡致;今年區內產值超過百億的企業就有五家,廿億到一百億之間的企業則有十家,十億到廿億元的企業達到十七家。
由於核心項目與關鍵性大企業的投資,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內的中小企業也蓬勃成長;包括中石化青島煉化激發了當地石化業的發展,上海通用五菱帶動了汽車產業鏈的爆發,海爾、海信促進家電電子產業的群聚成形,北船重工延伸造修船產業鏈。
根據青島經濟開發區發改局所做的一份調查報導顯示,區內的六大產業不僅本身產值高,其所帶動的配套效應更是龐大,就以海信、海爾與澳柯瑪等三大青島家電廠商為例,在開發區或是周邊落戶的配套公司就有三百多家,甚至連全球知名的松下、日立、三星、LG都已入駐。
這三家青島當地的家電大集團,又以海爾的規模最驚人,在開發區與周邊已有二百多家配套企業,核心配套件與電子元器件的本地配套率更已接近五成。
此外,在中石化青島煉化公司的帶動下,由於石化上中游原材料的供應不虞匱乏,以中石化生產的成品與半成品為原料的石化業者紛紛進駐;包括投資五億美元的東麗化工、二.二億美元的高合化纖,還有環海化工、韓國SK化工、思遠化工、捷潤液體化工等組成了完整的石化產業鏈。
為了建立更齊全的石化產業鏈,卅萬噸級的青島原油碼頭三期已經完工,液體化工碼頭工程也在積極的進行當中;未來青島港的功能將更為完善,讓當地石化業的產業垂直分工更趨完整。
至於投產已經接近五年的上海通用五菱汽車,原本零組件都要從外省市運來組裝,然而經過這幾年的汽車產業鏈布局後,現今的大型零件已有八○%可以在青島採購,沖壓件則是有九成由當地配套廠商供應。
對於帶動就業方面來說,以這家汽車廠的五千名員工來計算,其配套企業帶來的工作機會也大約有五千人。
這種由核心項目與大型企業投資,進而帶動產業鏈形成,還有工作機會增加的投資模式,在彼岸稱為「巨象經濟」;以港口經濟發達的青島來說,往後包括電子、家電、石化與汽車、造船等產業來說,都將會有更大規模的發展。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