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集稅權,乃是現代政府存在的基礎,但在近廿多年裡,由於右翼意識形態的氾濫,國家職能的衰退,集稅權已日益受到侵蝕或自動放棄。
例如,右翼意識形態已為資本自由流動創造了一個無拘束的全球市場,尤其是避稅天堂的興起,已使得集稅權嚴重的被削減,於是「親富人」(pro-rich)、「對資本友善」(Capital-friendly)已成了政治正確的當令口頭禪。為富人減稅最受歡迎,富人會逃掉的稅乾脆免掉,從事資本利得金錢遊戲的有了最大的自由,「股市好房市好就是經濟好」這種謬說也取得了正當性;而每個國家的薪工資所得者則成了最主要的稅源。於是所得分配不公,稅負不平,而股市房市畸型繁榮,國家財政赤字累增所造成的崩壞,遂成了最後的結局。當今全球財經形勢千瘡百孔,有一大半都和集稅權的遭到侵蝕有關。也正因此,目前世界各國所出現的「集稅權的復興」,遂成了不容低估的趨勢。
例如,當今全球經濟問題禍首的美國,它所面對集稅權的殘破也最嚴峻,它致力於集稅權復興也最用力:
──美國富人利用跨國銀行逃漏財富最為嚴重,估計高達二兆美元。於是美國國稅局遂針對瑞士銀行協助富人逃漏稅展開偵辦。國稅局官吏自知不是瑞士銀行對手,遂利用政府的人力徵用權,向美國頂尖會計師及律師公司徵調人力對瑞銀查帳,聯邦調查局也被廣泛動員在機場查緝以鎖定走私方式逃漏財產。在人才對人才,道魔鬥法的戰役裡,瑞士銀行戰敗服輸,只得供出至少五千個藏匿財產逃漏稅的美國富人名單。國稅局對瑞銀這一役後,美國針對避稅天堂抓逃漏稅,信心遂告大振:
其一,乃是在國稅局下成立「全球鉅富專案小組」,專門研究調查富人的逃漏稅,並針對美國人的海外帳戶和跨國銀行在美國的行為規範等做出新的部署。
其二,則是由財界大老,前聯準會主席伏爾克領銜,成立最高層「稅制改革小組」,幾個世界級學者如哈佛的費德斯坦、加州柏克萊的泰森皆為成員。其目的就是要全面重訂早已千瘡百孔的稅制,使個人及公司利用漏洞規避稅負責任的破洞堵住源頭。伏爾克稱若稅制改革有效,即可堵住每年高達三千億美元的財政缺口。
因此,歐巴馬政府致力於國家集稅權復興,這實在是全球大事;但人們也知道,這樣做其實充滿行政和政治上的風險。在行政上,逃稅避稅與抓稅乃是永遠的魔與道之爭,魔永遠在找漏洞,公務員稍不努力,就難免全盤皆輸;其次則是美國富人及公司的避稅逃稅早已成了積習,它們為了自己的利益,反彈起來必然會使歐巴馬政府付出極大的政治代價。目前歐巴馬的支持度持續下跌,到十一月已跌破百分之五十,反對他的已超過支持他的。這就是改革的代價,歐巴馬若欲在國家集稅權的復興上有成,他真的可能要付出無法連任的代價!
其實,有關集稅權的檢討,近年來世界各國已多。歐陸國家在抓逃漏稅方面,其用力的程度一點也不輸美國;提高富人稅率已在多國實施;德國社民黨為了抑制國際短期資金進出套利,已考慮將所謂的「托賓稅」列入政綱;印度也同樣開徵類似名目的資本稅項目。由這些林林總總的表現,可以看出正因財政崩壞,稅制不公的壓力日增,稅制改革和集稅權的復興的確正在成為當今的大趨勢!
由這個趨勢來反觀台灣,它對我們的急迫感可能更甚。今天台灣財政的崩壞及賦稅不公可謂已到了極其嚴重的地步。我們的中央地方及公法人機構的債務,已將達十四兆之多,而政府對此仍掉以輕心,還是花錢如流水。財政官員則依舊只講空話,不做實事。國家集稅權的崩壞,財政的惡化,稅負的不公,其實已成了台灣財經亂源之一,我們看著別國的意圖有所作為,又怎能不格外警惕呢?(作者為文化評論者)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