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際油價的起伏,以及油品價格機制的改革,當前大陸成品油市場已經從兩家獨大轉變為多足鼎立,民營加油站如春風吹又生一樣,紛紛恢復營業,對中石化和中石油兩大巨頭造成挑戰。近來兩石油巨頭被迫降價迎戰,同時展開收購的伎倆,企圖維持兩寡頭壟斷。

11月10日,大陸宣布調漲油價,不過三天之後,中石化在北京悄然降價,降價之後,這些加油站汽油的價格,比漲價前還要便宜。這也是今年中石化加油站第一次降價,隨後中石油加油站也跟進。

《經濟觀察報》報導,迫使中石化降價的是在金融危機之後奇蹟般復活的民營加油站。僅僅一年時間,切入中石化領地的民營加油站增加了2萬家,而且數量還在增加。這股復活的力量已經讓中石油和中化兩大巨頭感到了威脅。

民營油企 搶占逾半市場

近期在浙江一帶考察的東方油氣網副總經理鍾健說,民營油企的發展規模令他驚訝。一些大的民營油企規模已經達到了一個中石油或中石化地級公司的規模。民營老闆河北石油商會會長齊放說,民營油企已經度過了前幾年的低潮期。河北民營加油站接近4000家,數量上占到河北省加油站的一半以上,銷量也占到了1/3。

廣東省石油行業協會會長陳順遂說,廣東有2400多家民營加油站,占據零售市場份額的48%。在北方的遼寧省,目前營業的6000多家加油站中,兩大集團僅僅占了不到15%,民營加油站占到了85%。

而在過去兩年,由於國際油價迅速上漲,官方考慮社會承受力,控制汽柴油價格,導致批發價高於零售價,民營加油站紛紛虧損倒閉,到2008年7月時,全大陸45000多家民營加油站倒閉了1/3。

過去民營加油站關門的主要原因就是沒有油源,兩大集團壟斷著成品油批發,民企只能依靠他們,根本無從競爭。

今年以來,國際油價走低,大陸內部需求疲弱,中石油、中石化不再控制對民營加油站的批發量。與此同時,山東地方煉油廠紛紛復工,生產能力比去年提高105%。再加上中海油、中化、延長石油等公司的大型煉油基地紛紛投入運營,民營加油站第一次實現了進油管道多元化,並能夠以相對低廉的價格拿到油。加上油價機制的改革,油品批發價與零售價嚴重倒掛的情況不再,民營加油站於是就有了生存空間。

維持寡頭壟斷 加快收購

兩大石油巨頭的應對之策,一是被迫降價迎戰,二是故伎重施,不惜一切代價收購民營加油站。2004年前,正是在各地政府推動下,兩大石油巨頭成功將大部分民營加油站收入囊中。

現在兩大國有石油公司又開始加快收購步伐。之前,中石化收購民營加油站審批權在總部,10月之後已經下放到地方省一級銷售公司。中石油內部人士也透露,為了保持市場份額,中石油不惜一切代價收購民營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