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跟波音及空中巴士競爭,日前美國通用電氣公司(GE)和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簡稱中航工業)決定合作開發C919大型客機。除了CE外,眾多西方航空製造廠商也冒著技術流失大陸的風險,紛紛搶著與大陸航空企業合作。它們主要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為了要搶食大陸大型客機這塊「大餅」。

據經濟觀察網報導,GE和中航工業所簽訂的合資協議,是GE首次在航空電子核心領域與大陸企業組建50:50平股公司,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副總經理張新國解釋說,這代表「兩家公司誰都不能自己說了算!」

C919飛機 預測將製2355架

擁有技術優勢的GE竟放棄對控股權的堅持,其真正的用意是希望透過與中航工業的合資,為贏得大陸大型客機的訂單增加籌碼。

除了GE外,古德里奇、賽峰、聯合技術、霍尼韋爾等航空製造廠商,也搶著跟在大陸有壟斷地位的中航工業合作。目的和CE相同,就是要爭搶大陸大型客機領域的龐大商機;有專家預測,未來20年大陸將製造2355架C919飛機。

GE與中航工業合資,等於把其航空電子技術轉移到了大陸。雖然GE全球總裁兼首席執行長羅琳(Lorraine Bolsinger)表示,未來將共同開發航空電子系統。但她直接坦承,合資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要競標C919。

今年7月,中國商用飛機公司(簡稱中國商飛)正式展開C919的招標工作,該公司副總經理吳光輝表示,中國商飛鼓勵國外供應商與大陸企業透過合資、合作、轉包生產、在大陸建廠等形式競標C919專案。

CE為訂單 轉讓部分技術

中國商飛曾公開表示,將優先選擇與大陸有合作關係的企業進行合作。這一表態,讓很多外資企業認識到,與大陸本土企業合作,是它們贏得C919訂單的「通行證」。

為了分食大陸大飛機,外資供應商比以往更積極主動,企業高層頻頻叩響中航工業和中國商飛的大門。在這場大型客機的爭奪戰中,大陸國內外廠商是各有盤算。CE為了獲得訂單順利打入大陸市場,才會無奈向中航工業轉讓部分核心技術,還要小心翼翼地避免中航成為自己日後的對手。

由於大陸航空製造業技術有限,中航工業希望透過大飛機專案來獲得與國外合作,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在大型客機領域中扮演更重要角色。

中國商飛則希望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但又必須帶動大陸本土廠商的發展。但受限於一些非技術因素,使它可能無法獲得最先進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