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有一天,我們開的車不再有震耳欲聾的引擎聲,有的只是像冷氣運轉時的馬達聲;我們的車子也不再排放廢氣,最多就是排放氫氣燃料與氧結合的水;我們也不需要到加油站排隊加油,當你停在路旁時,拿起車上的插頭,插到路旁的插座,車子就可以充電再起動。這一天的到來,你我都將看到。
政策篇 電動車還不能賣
當大陸已經在13個城市推動千輛電動車試用計畫時,台灣還沒有制定電動車的課稅標準,換言之,即使裕隆已經能量產電動車,現在也還不能賣。
裕隆汽車總經理陳國榮表示,全世界都有支持電動車的政策出來,但是都還沒有廠商能量產,因此這是裕隆的機會;所以說,如果政府有類似貼補和免稅政策 裕隆有信心在兩、三年內,讓消費者買電動車的成本和買汽油車的價格一樣,加油成本也和充電成本一樣。
身兼台灣車輛公會理事長的陳國榮也不忘為業者請願,電動車市場潛力巨大,但要看政府的政策是否會有配套,至少應與其他國家的政策相當;比如說大陸有小車貼補30萬台幣、大車補貼300萬台幣的政策。
如果政府能支持,陳國榮認為,接下來對消費者的問題就是電動車的使用體驗問題,是否開得更舒服?比汽油車加速快、安靜、操控好?也不用太多保養?
最後就是充電的問題,陳國榮指出,每一條馬路都可以是充電站,地上的電線杆、地下的電纜線;220V的電壓把電池充滿只需要2個小時,充滿之後又可以跑300公里。
經濟部目前計畫在台灣規畫10個示範區,每個示範區大概可供300台車充電。對此,陳國榮指頭比畫著說:「台灣南北長約400多公里,等於平均每40公里就可以找到充電站,只要這些基礎配套設施跟上來,電動車的普及就指日可待。」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