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國家發展改革委最近批准新建北京至瀋陽等五條高速鐵路,總計長達2000公里。其實,中國高速鐵路的建設早已如火如荼展開。自2008年奧運會京津高鐵投入運營之後,武廣高鐵、京滬高鐵、滬杭高鐵和滬寧城際高鐵等相繼開工。2012年將有1.3萬公里客運專線建成營運,京哈、京廣、京滬、隴海、哈大、東南沿海等客運專線亦將漸次貫通,將中國經濟最發達、人口最密集的區域中心、城市連結起來。

中國正逐步實現到2020年達成「四縱四橫」高鐵網計畫。屆時200公里以上時速的高速鐵路,通車里程將超過1.8萬公里,將占世界高速鐵路總里程的一半以上。

山寨建設如雨後春筍

中國近年經濟發展最重要的策略是「規模經濟」,白話的講就是低成本複製的大幅展現。一般人可能只看見手機的「山寨文化」。深圳電子商城模仿得維妙維肖最新穎的名牌大廠手機,價格可能不到香港的二分之一。如果不執著品牌,消費者就可以享受功能更強、價格更低的山寨機。影響所及,一年新的品牌手機價格也大幅跌落,也是拜山寨機推陳出新之賜,消費者的福利大幅上升。

除了手機、消費電子,整個中國的建設,都類似山寨機正大量模仿跟複製中。中國的高速公路建設起步於1984年,至2008年底通車里程已到63000公里,居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20年來的複製,中國高速公路網已四通八達。

中國的機場、港口,也如雨後春筍的興建、完成、啟用。連都市的建築、市政的規劃、招商引資等,都複製的增加。以至於沿海的青島、寧波、廈門等城市都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低成本的複製能夠做好,最主要的關鍵,在於技術的掌握。消費性電子產品山寨機,有台灣電子業加持,可以掌握市場的尖端技術。一般土木、結構、建築,乃至於高速公路,大陸的技術水平,在邊做邊學後,水準已經是世界一流。現在連跨海大橋、海底隧道的技術,都已經執世界牛耳。中國規劃從福建平潭到新竹的海底隧道,不是空穴來風,而是等台灣點頭,兩岸一路通,將不是夢。

跨海隧道只等台灣點頭

「複製」來到高速鐵路,國際鐵路聯盟規定高速鐵路的定義為商業(平均)運營時速超過200公里。中國的高鐵現在可能不如台灣高鐵快,但進步很快。

1990年代先在既有線上進行提速改造試驗,對既有幹線鐵路加強技術改造和樞紐建設,例如進行復線建設和電氣化改造,以適應高速列車行駛的需求。近年更使用無碴軌道設計,以往這類技術僅日本和德國擁有,中國一方面引進外國技術,一方面自主研發,已有顯著成果。在使用車輛方面,則以動車組方式,由一至多節動車和拖車組成,增加營運動力。現在中國最引以為傲的樣板是已經運行不錯的京津高鐵,商業運行速度為330公里,全程直達只要28分鐘,為了增加載客率,全線已朝公交車、公交化的模式運行。

2008年的金融海嘯是1929年經濟大恐慌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雖然給中國的經濟發展重重一擊,但是今年下半年,中國經濟發展已經恢復常軌,甚至還成為拉動世界經濟增長的火車頭。這與中國的火車進步帶動內需,也有莫大的關係。

(作者為台大經濟系教授,台灣競爭力論壇總召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