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主題是如何利用財務力增加競爭力,我要先提一下,中小企業業主觀念有兩個非常大的極端,一是認為財務無用論,認為財務是基礎事務性的工作不必太在乎,另外則是認為財務很神奇,很多企業主最近發現理財,如買房地產買基金股市投資賺到很多錢,認為自己負責經營太可惜,沒有價值,因為買股票可以賺更多錢。但這兩點都不太正確,因為財務管理並不是金錢遊戲,而是要強調財務競爭力的提升,與提升人力競爭力一樣,金錢財務運用是非常重要的關鍵。
尤其現代強調國際化,如果你持有外幣,一不小心匯兌損失有可能超過你一年所得,我們並不是要你金錢追逐炒外匯指數,而是透過專家協助,可以固定企業在匯率上的成本,成本能夠控制住,好好去專注你的本業,這是我最近一段時間觀察中小企業朋友的發現,一定要有正確觀念。
此外,在財務領域,我建議,中小企業業主一定要親力親為,對於財務要非常專注,把財務當成重要的事,尤其是會計制度健全,財務報表真實反映財務狀況,負責人一定要特別注意財務指標的變化,反應企業經營狀況,即便不是出身財務背景,也要透過講習訓練,對公司財務有一定瞭解。
要善用政府資源,政府在財務領域有很多資源,舉例而言,剛剛黃教授提到的融資資源就是其一,中小企業資金八成是來自銀行體系,銀行有不同的政策想法,政府為了弭平銀行與中小企業主的資訊不對稱,透過說明會、信保基金風險負擔、聯輔中心融資診斷,如何讓企業財務更健全銀行更放心放貸資金,都有政府資源可以運用,簡單而言,有財務輔導,信保基金的財務保證等,大家可以善加利用。
有些人會批評好像某些特定人容易取得融資,取得政府資源,但我希望大家從另一個角度去想,為何他們能取得?以我多年在公務機構服務的經驗,保證政府是一視同仁的,但有人會善加利用政府資源,也就是說條件越能夠符合銀行需求,銀行越願意力挺,強者自然就會越強。就有接受政府表揚的老闆說,沒成功前和成功後都要跑三點半,但成功後跑三點半,是為了避免許多銀行上門拜託他借錢,我認為,也許爭取到政府資源第一步會覺得有點困難,但第一步跨出去,就會越來越簡單,政府也會儘量提供企業協助,並讓公司財務報表越來越健全。
政府未來在中小企業融資會繼續提供援助,因為中小企業就像未雕琢的璞玉,本處的馬上解決問題中心有優秀的團隊,願意提供中小企業各項財務協助,政府也有許多措施及工具可以協助企業,例如擔保品不夠、資訊不對稱,協助會計報表更真實反映企業實況,以及與銀行打交道的技巧,希望讓中小企業蓬勃成長,打造台灣經濟發展的堅實基礎。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