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樂意分享我的經驗,因為我是有幸被輔導的廠商。八十七年亞洲金融風暴時我失業,老闆集合我們話別,他說如果他有機會站起來,會把大家找回來,但是他會先去上金融課程,當時我是上班族,很難想像這有什麼關係。
後來有機會參加中小企業處辦的診斷輔導,當時中小企業處委派的顧問看了我們的資料,認為公司很好,技術不錯,直言如果公司會倒,一定是財務問題,後來才瞭解,企業應該要具備周轉能力,但當時我們沒有這樣能力。
我們的創業經驗和大家一樣,剛創業沒業績,人家不會理你,因此當時我就決定參加中小企業聯合輔導中心一年的課,收穫很多,包括政府資訊融資技巧,瞭解到一定要讓銀行信得過,銀行才願意借錢給你,是個很實際的事,你必須讓他人瞭解你的還款能力何在。
因為這樣關係,我們公司開啟第一次融資經驗,我們的第一次融資其實也有困難,雖做了很多努力,但成效不佳,幸好楊總經理願意引介一家銀行給我們,那家銀行才願意多看我們一眼,才有機會將自己介紹給銀行,讓銀行瞭解我們的能力,事後我才瞭解,其實當初那家銀行也很怕我們會倒,尤其我們白手起家,沒有多餘資源可抵押貸款。我們一路上努力,都很重視信用,而輔導機制更加提升公司的財務能力,包括財務管理及透明化,制度化,其實這不僅是與銀行融資需要,在公司管理上,稅務會計、成本會計、管理會計,都要落實,公司雖小,管理要作的事很多,後來銀行到公司參觀時,發現帳冊管理這麼難做,我們公司卻能達到井然有序,顯示出我們公司確實很努力,因此即使財務報表不是非常漂亮,銀行仍願意多給些機會,這是中小企業要成長必須面對的事,我建議中小企業多參與政府的論壇、 參加他們舉辦的財務課程,中小企業一定會能得到很多幫忙。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