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規模最大、造價最昂貴且能量最高的粒子加速器「大強子對撞機」(Large Hadron Collider,LHC),廿三日終於產生啟用以來的第一次質子束對撞,不過對撞仍屬測試性質,不會有具體結果。

耗資九十億美元、費時十五年興建的LHC,位於法國侏儸山脈與瑞士日內瓦湖之間,主體結構係深藏地下環形隧道,隧道長二六.六六公里,其設計是要讓質子束在隧道內循環加速,在能量達七兆電子伏特時對撞,模擬宇宙誕生的大霹靂(Big Bang)狀態,並追尋有「上帝粒子」之稱的希格斯玻色子。

二○○八年九月十日,LHC開始試運轉,不料九月十九日就因嚴重事故被迫停機十四個月,一直到本月廿日才恢復運轉,並於三天後產生第一次對撞,不過這次對撞的質子束能量只有四千五百億電子伏特,距離以七兆電子伏特對撞的目標還很遠。

負責LHC興建及運作的歐洲粒子物理研究中心(CERN)說,這次對撞基本上只是測試LHC同步加速質子束的系統能力。CERN的科學家說,下周希望把LHC質子束能量增加到一.二兆電子伏特,超越美國費米實驗室(Fermilab)Tevatron加速器的九千億伏特,成為全球最強大的粒子加速器。

明年LHC將使質子束以三.五兆電子伏特的能量對撞,但在達到七兆電子伏特對撞的最終目標前,LHC還要再停機整修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