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歷任閣揆相比,當過記者、縣長、立委、黨秘書長的吳敦義,雄辯滔滔,絕對是記者採訪的好對象:第一道題還沒脫口,他便啟動「起承轉合」機制,先給你正確答案、再解決你來不及丟出來的下個考題,同時冷不防把你精心佈下的陷阱,挖起來仔細訓詁一番,從無冷場。

無怪乎,吳揆上任短短三個月,儘管歷經香港行、峇里島風波,馬英九仍情義相挺,對其政策說明、政治辯術予以高度肯定;黨內重量級人物也直呼,十個部長都不敵一個院長,放眼馬政府,只有吳敦義集府院黨之戰鬥能力於一身,堪稱超級發言人。

但若要從璀璨絢麗、詼諧諷刺的「吳式辭語」中,找到卸下武裝的真性情,那難度可就高了:提名傅 萁,是國民黨丟掉大陸後的一大黨恥,這般黑色幽默還沒心領神會,他馬上倒打民進黨候選人是「阿貓阿狗」。

吳揆坦承美牛的民怨反撲,對馬吳兩人都是一大沉痛啟示,但政策有無影響選情?會不會因選情影響兩岸政策,他卻始終不願正面答覆。

就連觸及到那個未來的夢,吳敦義本來眼睛都發亮了,慨言台灣不應只有環島鐵路,在五年或十年可能的未來,建材遙測技術都進步了,他衷心希望打造台灣環島的高速公路。

但這個夢是否代表他心中更上層樓的執政藍圖?還沒留下任何想像空間,吳揆馬上又接上蘇花交通已定案、迅速結束話題。

上任的蜜月期屆滿,吳揆不客氣的退回「改善庶民生活方案」,要各部會再絞盡腦汁貼近民意。

吳揆俯拾可得的「話術」,顯然與不擅溝通的劉內閣成功切割:他比喻東北角「美玉蒙瑕」,誓言要「拿掉美人臉上的一顆痣」;形容輔選全力以赴,候選人才不致有「孤寒之感」;體驗執政是撐竿跳,要有溝通的助跑距離,才跳得過去。

會說話不代表能做事,庶民經濟或許未必真有其影。但吳揆生動活潑的庶民話術,或許是個好的開始,民眾至少比較清楚,政府到底想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