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東亞研究所所長章念馳在最新一期《中國評論》月刊發表專文,剖析馬總統執政以來兩岸關係呈現的和平發展形勢,但章念馳尖銳地評論馬政府執政團隊的侷限性與脆弱性,他更認為反共立場堅定的馬英九是「蔣經國第二」,註定不會「出賣台灣」,也註定不會「成就統一」。

馬英九總統執政一年半以來,北京、上海、廈門各地涉台研究智庫的著名學者,鮮少公開點名評論馬英九,章念馳在這家與中共對台決策部門關係密切的政論刊物上發表前述專文,尤其,在馬總統剛兼任國民黨主席之際,是否具有政治指標作用,相當值得關注。

章念馳在專文指出,馬英九主政的路線是有助於發展兩岸關係,是符合兩岸利益和符合兩岸民眾願望的,是兩岸「和平發展期」很重要的起步期。他主政的前四年,加上可能繼續執政的後四年,不啻是兩岸良性發展的歷史機遇期,也是兩岸關係的關鍵期,值得倍加呵護。

在談到馬英九總統時,章念馳話鋒一轉指出,「八八水災」等事件沖出了馬政權的危機,也暴露馬政權的脆弱,反映處理危機能力的低下,以及執政團隊選人失當;「雙首長制」讓馬政府職權模糊,效力不彰。

他說,「馬英九太拘泥法律框框,沒有豪氣與霸氣;他是父母的好孩子,姊姊們的好弟弟,蔣經國的好學生,國民黨的好黨員,美國的好模範,好得規規矩矩,不敢為天下先,也不敢主動承擔責任;註定缺乏大開大闔,註定他的執政團隊守成有餘,創新開創不足。」

章念馳分析,馬以正統國民黨自居,「黨就是國,國就是黨」思想根深蒂固,註定執政團隊不能貼近基層民眾,很難完全代表民意;馬的反共立場堅定,國民黨的老大自居封建意識也深入骨髓,他是蔣經國第二,因此,註定不會「出賣台灣」,註定不會「成就統一」。

章念馳最後說,民進黨因掌握「台灣主體意識」發言權,並擁有相當的綠色支持者,因此兩岸關係仍有隱患。

「八八水災」沖走「劉兆玄內閣」,讓人清醒認識到兩岸關係的脆弱性,台灣混亂的國家認同,以及政治人物的品格、媒體的立場,都會帶來不確定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