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某平面媒體報導猛禽魚鷹的生態,將大陸沿海地區訓練幫忙捕魚的另一種山寨版「魚鷹」鸕鶿混為一談,該報導在鳥會網站上引發討論,鳥友說,錯把馮京當馬涼,實在是貽笑大方。

「差點笑破我的肚子」,鳥友老G在鳥會網站「傾聽自然」留言表示,日前某平面媒體上一張魚鷹獵魚的「鷹」姿照片,吸引他的目光,但是看了內容,才發現是該媒體記者鬧了個大笑話,將猛禽魚鷹與鸕鶿混為一談。

鳥友小何說,可以體諒記者趕稿的辛苦,不過,新聞報導應該求真為第一原則,疏失報導不只貽笑大方,更要負起混淆視聽的社會責任,不可不慎。

鳥友晶羽則指出,該媒體也曾有一則把番鵑冬羽,寫成鳳頭蒼鷹的烏龍。

資深鳥友陳建樺表示,魚鷹與鸕鶿在台灣屬於冬候鳥,也都擅長捕魚,只不過前者屬於猛禽類,數量稀少,牠從空中俯衝下水捕魚的英姿最讓鳥友神迷。

鸕鶿屬鵜形目、鸕鶿科,可以潛入深水捕魚,在中國大陸沿海有漁民將牠們馴化後,養在船頭幫忙捕魚,在當地俗稱為「黑鬼」或「魚鷹」,入冬以後,在嘉義縣的鰲鼓溼地常有大群棲息。

陳建樺認為,可能因為鸕鶿的俗名讓記者混淆,也可能是版面不夠,部分內容被刪掉,但是兩種鳥的生態習性混為一談,確實會誤導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