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化街首要條件是「歷史」,說白了就是完好古建築等「看得見的歷史」。
這幾年,大陸大小城市卯足了勁發展旅遊,想盡各種辦法招徠遊客,有山水的賣山水、有古蹟的賣古蹟、出名人的賣名人、有歷史的賣歷史;「歷史文化街」因此在大小城市如同雨後春筍。
抄 襲氾濫 少數青出於藍
在這種背景之下,就像酒吧街一樣,歷史文化街也像是一種傳染病,第一個城市做起來之後大家跟著抄襲。不過抄襲也分功力高低,同時還有先天條件的問題。有的城市先天條件優良,雖然抄襲卻能消化活用,反而青出於藍。可惜多數抄襲的個案都是囫圇吞棗,或是意圖以後天建設彌補先天缺憾,充其量也就是個山寨版。
「歷史文化街」與「步行街」是不同的概念;凡是不讓出輛進入,專供行人步行的街道,都可以稱為「步行街」,步行街在中國的大小城市更是氾濫成災。從北京王府井步行街,上海的南京路、廣州的北京路、成都的春熙路、武漢的江漢路等,一直到大西北的銀川、嘉峪關,甚至連小小的縣城都有步行街。
須 有「看得見的歷史」
「歷史文化街」可能是步行街、也可能不是步行街,但是既然稱為「歷史文化街」就有更嚴格標準;首先是「歷史」,必須有一定的歲月累積,且必須呈現歷史軌跡與滄桑,說白了就是必須擁有一批保存大致完好、而且具有特色的古建築,像是名人故居、官府衙署、寺廟、老房子、甚至古代的路面等等「能看得見的歷史」。
其次就是「文化」,這一條街必須呈現當地某個階段、具有特色的生活面貌,雖然不可能一成不變,但總要大致吻合,不能太離譜。至於這種文化的呈現是仍然存活的,還是刻意布置恢復的,那就無法苛求,畢竟文化本身會與時俱進,不可能一成不變。
最後是須有趣味性、娛樂性,具備相關旅遊設施,包括商店、餐廳等;歷史文化街是旅遊景點,不是世界文化遺產,既然是旅遊景點,就必須有趣,要不然怎麼會有遊客光臨?
文 化性、趣味性 缺一不可
這幾年筆者專注在大陸的旅遊相關領域,去過的城市不少,特色文化街區也看了許多,其中當然好壞參半,山寨版的就不說了;不過有幾個歷史文化街區確實相當用心,真能反映出當地某一段時間的文化特色,同時也具有旅遊的趣味性,值得推薦。
當然,這是我個人的主觀標準,沒什麼客觀依據。在這樣的條件之下,有一些歷史文化上相當有價值的地區就被排除在外。例如揚州的東圈門,這一帶保存了不少過去鹽商的老宅子,但是除了「汪氏小院」之外都是私人產業,不能參觀;北京的南鑼鼓巷、天津的五大道與解放路、上海外灘也是如此,除了拍拍異國風情照片之外,只能看看外觀,實在沒什麼意思;上海的新天地同樣也被排除,因為這個街區的業態跟老上海生活完全無關,老石庫門住宅只剩下一張皮,內容物完全不是那麼回事,談不上文化保存。
前 門熱鬧有餘 文化不足
名列世界文化遺產的麗江大研古城白天是個紀念品市場,晚上則是個酒吧街,找幾位老先生老太太在廣場上跳跳土風舞,也算不上納西文化,當然不在推薦之列。新近重建的北京前門大街看起來熱鬧,其實也就是個簇新的假古董,所以也被排除在外。不過我想推薦的第一個歷史文化街還是在北京!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