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都會區房價飆高,受薪階級怨聲載道。台北市政府率先表示,擬課豪宅稅,但是,豪宅稅的目的到底是什麼?以目前的地價稅、房屋稅、土增稅的結構,北市所能課到的稅實在很有限,對買得起上億豪宅的主人而言,這些稅只是九牛一毛,不具抑制豪宅行情效果。

財政學者朱澤民解釋表示,房屋稅屬於財產稅,財產稅的概念是「受益概念」,好比看一場好電影,精神心情有受益,要付出票價;豪宅和其他房子之間的稅負,有一定的比例關係,不可能依市價課稅。即使美國訂有「房地持有稅」,房地課稅的現值也只有市價的3成左右,而非依市價課徵。

真正的豪宅課稅要從所得稅系中去課徵,是「量能課稅」的概念。朱澤民說的好,「但中央一年來為何要把土增稅降到20%?又把遺產稅大降到10%?這2種稅降下來之後,對其交易所增加的所得收入、財產,根本課不到什麼稅收。」

因此,當財長李述德昨日在立法院財委會,答覆立委賴士葆的質詢時表示,「如果豪宅稅可以增加豪宅的成本,大家都會支持」。李部長這番話說的有點言不由衷,試問,調降遺贈稅時,為何沒有同時改革個人所得稅制,以為配套?

行政院長吳敦義日前表示,將在機場捷運沿線興建平價住宅,以增加供給面的方式,供年青人購買。

但以淡海新市鎮實施20年的結果為例,從造鎮規畫、完整區段徵收、建設公共設施、建設住宅,一定要花好幾年的時間,對住屋需求恐急的人言,只是「畫一張大餅」,無法不能解決當前台北市房價飆漲,甚至未來房價泡沫化的危機。

其實,無論是平抑都會房價,或是增加郊區房舍供給,在政府欠缺魄力,無法對稅制進行全盤檢討之下,恐將淪為假議題之譏。(王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