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高等研究園區開發籌備處日前舉行揭牌典禮,中興新村高等研究園區開發完成後將可為中部消費每年挹注30億元,預計創造產業總產值達295億元。
中科管理局局長楊文科表示,中興新村開發案與中科四期二林園區開發案都是屬於愛台十二項建設下「高科技產業新聚落方案」之重要開發案。國內科學工業園區目前發展得非常成功,但衡諸未來為提升國內研發能量,仍有發展研究園區之必要,因此,中興新村高等研究園區目前是朝「研發為主、量產為輔」方向進行規劃。
中興新村的開發很早,源自民國45年間,當時台灣省政府從台北市疏遷到當地,46年全區建設完成,打造為田園式的行政特區,行政機能不僅發展了中興新村,也帶動周邊地方經濟的活絡。隨著精省後的就業機會減少及因為921震災而變差的環境條件,重創了中興新村,嚴重影響地方經濟活動,也導致市鎮機能與活動的衰退,10年來,中興新村一直苦思該如何轉型。
中興新村將轉型為高等研究園區,成為國內第一個不同於現有科學園區,以研發為主的頂尖研究園區。至於所謂的「高等研究園區」,具有幾項特性:可集中進行知識密集活動,可創造大學、研究機械與私人企業合作的機會,可成為地方產業「研發及營運」環境之重要平台,以及從事研發設計並有強大的學術與技術交流網路為後盾。
開發案期間自民國99年至108年,基地面積計276.38公頃。進駐單位包括工研院、資策會、國家實驗研究院、核能研究所、台灣省政府、國史館台灣文獻館等。國科會於98年11月成立園區專責管理單位負責推動,99年度國科會已編列經費先行辦理園區實質規劃、公共工程更新及宿舍整修維護等工程,改造後的中興新村將是一座高科技與生態魅力並具的城市。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