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案沸沸揚揚,外界焦點也由關注博智中資色彩,轉變成中信金與中策的換股交易。但焦點轉移的同時,南山處境也更危險,如果連二十來億,金額不大的投資不動產案,都可能涉及不當牟利,處境恐怕不是「危險」可以形容,而是此案拖得愈久,南山還是不是南山,恐怕沒人知道。

為什麼說是「決策黑暗期」?道理很簡單,AIG篤定賣南山,價錢也拍版定案,未來南山是死是活,其實都跟他無關,若有人要上下其手,從南山龐大資產中套利,AIG是否會「認真管」?

如今是AIG還沒退場、即將接手的新經營者還沒進場,想當然爾,南山名義上的新買家,也就是AIG必須「尊重」的博智,主導南山走向,也很正常。

問題來了,這段期間之內,若有不划算、交易過程有瑕疵的大型投資案,甚至是預定利率過高,可能造成接手買家,不論博智或中信,得承擔龐大利差損保單時,待交割完成後,誰來扛責?AIG嗎?錢拿了、匯回美國了;博智嗎?博智尚未正式進場接手,這段時間如出問題,博智是否要負責?未來中信金進來後,如發現交易有問題,要找誰當苦主?

講不客氣點,如果這段決策空窗期內,有任何違背公司治理的決策,新接手者就等著當個冤大頭,下場恐怕就是,內部問題叢生,甚至已成空殼。

南山案如羅生門,主管機關現已忙翻天,但就怕百密一疏,在費盡心思釐清前因後果的同時,最該設防的,也就是南山的龐大資產,卻已遭看不見的黑手盡情掠奪。屆時,就算交出縝密審查報告,社會觀感如何,都將是白忙一場。

亡羊補牢、為時未晚。提醒主管機關快補決策空窗期這「牢」,否則待南山牧場裡頭的羊都被搶光了,再談誰當牧場主人,對四百萬戶保戶而言,也沒啥意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