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第一苦旦廖瓊枝自十四歲起登台從藝,迄今一甲子。在告別舞台的封箱作《陶侃賢母》中,她將詮釋東晉名將陶侃之母湛氏嚴慈並濟、教養兒子成人成材的故事。劇中,廖瓊枝從廿多歲一路演到九十歲,透過一甲子的光陰變遷,挑戰從花旦、苦旦到老旦的角色變換演出,展現其間不同的身段與唱腔。

廖瓊枝演唱《陶侃賢母》中〈剪髮待賓〉橋段,聲聲切心、感人酸楚的苦旦唱腔表現動人。同時以她雅緻的走圈、甩髮、水袖,表現累積了一甲子功力的歌仔戲身段,深刻呈現出陶母那為了替兒子打點仕途未來,幾經掙扎後,只得剪下丈夫生前最愛的秀髮,變賣籌錢的感人情節。

談及封箱,廖瓊枝難掩激動,眼眶紅著哽咽:「這次的演出和過去很不相同,封箱就表示我不能再上舞台,要離開從十四歲演到現在的舞台,心裡真的會難過。」她強調:「我沒有離開歌仔戲,只是離開舞台,我還是會繼續教學、推廣、演講。」

目前,廖瓊枝在台北社教館、保安宮、台灣戲曲學院與台灣藝術大學皆開班授課,她還發願,「如果還有心力,封箱後我還要將腦中有的戲齣全整理出來,以前都是靠口傳心授,我想把那些故事整理成文字大綱。」

《陶侃賢母》由戲曲學者曾永義新編,以東晉陶侃的生平故事為骨幹,描寫陶母在單親、窮困的家境下,努力操持家務,一路以身教、言教提點陶侃在為人處世、與人相交的細節。

選擇這樣的戲碼作為自己的封箱之作,廖瓊枝表示,過去的很多演出都演小旦、花旦,但自覺和年紀、心境其實已不符合,「所以我請曾永義老師寫了這樣的戲,演出母親的角色,隨著孩子的成長,能從花旦、苦旦演到老旦。」這樣辛苦教育孩子成長的戲,也讓廖瓊枝想起早年自己帶著四個小孩,流浪在戲班討生活的記憶,她認為:「最後的這齣戲,不僅是戲,也是我的人生。」

《陶侃賢母》於十一月廿六日至廿九日,在台北國家戲劇院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