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力抗金融海嘯,凸出區域均衡發展,中國大陸今年一口氣就批准了七個國家戰略區域,其中海峽西岸經濟區、江蘇沿海地區、遼寧沿海經濟帶與中部地區崛起規畫等區域,已有不少台商前往,除了作為擴大出口之用外,有不少台資企業是衝著內需產業進行投資布局。
因為時空環境特殊,據濟南日報報導,今年批准的國家戰略區域發展規畫數量,就是過去四年的總和。據了解,今年批准的國家戰略區域規畫,除了注重沿海布局外,還開始開發沿邊、從東部、南部延伸到中部、西部與東北等地。
沿海城市優勢多 受台商喜愛
此舉主要是將以往外向型增長結構轉變為「外需、內需共同發展」;面對突如其來的金融危機,讓大陸經濟區域協調發展顯得更為迫切。
在這七大國家戰略區域發展規畫中,福建的海峽西岸經濟區,在兩岸海空運直航啟動後,已有不少新的台資企業項目在當地落戶,包括友達、群創等大型台資企業,不約而同都進駐廈門等海西經濟區。
另外,在長江以北的江蘇沿海地區,包括南通、鹽城與連雲港等三個城市,由於具備能源價格低、人力便宜與土地資源豐沛等優勢,不少蘇南或是廣東的台商北移時,同樣是沿海的這三個蘇北城市,就成了許多人的考慮對象。
東北最精華區域 被鴻海相中
至於遼寧沿海經濟帶則是包括了所謂的「五點」,包括大連長興島臨港工業區、營口沿海產業基地、遼西錦州灣經濟區、丹東產業園區和大連花園口工業園區等五個重點發展區域;「一線」則是指從丹東到葫蘆島一四四三公里的濱海公路。
這個東北最精華的區域,因為進可攻整個東北內需市場,退可出口到周邊的日、韓等國,包括鴻海等大型台資企業,最近都紛紛轉進當地,似乎與大陸國家戰略發展的規畫方向不謀而合。
山東的黃河三角 明年將入列
還有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六省在內的中部地區,往後在成本控管,還有交通情況改善情況下,安徽、江西與湖北,包括台達電、寶成、鴻海等大型台商公司進入後,掀起一股台資熱潮。
此外,「關中─天水經濟區」則是大西部開發的另一個發動機,珠海橫琴島的發展,將成為珠三角的下一個重點區域。
除了這七個區域外,據了解,明年還會有山東的黃河三角與藍色經濟區,可能也都會被列為國家戰略區域經濟規畫的範圍內。
發表意見